菊花有什么意義 菊花有什么意義和價值
2022-12-10
更新時間:2022-12-09 22:02:41作者:佚名
送高閑上人序翻譯:如果能將技巧與智慧運用到某事中去,做到心手相應,精力集中,那么就會意志堅定,始終如一。即使有外物干擾,也會毫不動心。堯、舜、禹、湯始理天下,養(yǎng)由基苦練射術,庖丁精研宰牛,師曠研究聲律,扃鵲專注于醫(yī)術,熊宜僚一心于戲彈丸,弈秋潛心于研究棋藝,劉伶癡迷于酒,以此為樂而終身不覺厭倦,哪里還有空閑去喜歡別的東西呢?那些不能專注于本業(yè)而見異思遷的人,是不可能登堂入室,嘗到美味佳肴的。
過去張旭擅長寫草書,不涉其他技藝。喜怒、窘困、憂悲、愉悅、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每有心動,就一定會借助草書表露出來。觀察事物,看到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花果、日月星辰、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zhàn)斗等,天地間事物的錯綜變化,或喜或驚,都寄寓在草書中。所以張旭的書法,靈動如鬼神,難以捉摸,他的書法終身如此,他也因此揚名于后世。
如今高閑在草書方面,有張旭的精神嗎?僅學其外在,未得到其精神,不算學到了張旭草書的真東西。學習張旭要有法,利害要分明,不要遺漏任何細枝末節(jié),情感要發(fā)于內心,有取有合,大膽釋放,然后揮毫而書,之后才可以接近于張旭?,F(xiàn)在高閑進入佛門,明生死之理,超然物外,他的內心必定淡然無波瀾;他處世,必定泰然無所求。恬靜與閑適相結合,則頹廢、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其表現(xiàn)于書法,能不毫無生氣嗎?但我曾聽說佛家善于應變,多有技能,高閑若能精通于此,那么他的成就我就無法推知了。
送高閑上人序
唐·韓愈
茍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于心,不挫于氣,則神完而守固,雖外物至,不膠于心。堯、舜、禹、湯治天下,養(yǎng)叔治射,庖丁治牛,師曠治音聲,扁鵲治病,僚之于丸,秋之于奕,伯倫之于酒,樂之終身不厭,奚暇外慕夫外慕徙業(yè)者,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胾者也。
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伎。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fā)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zhàn)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
今閑之于草書,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跡,未見其能旭也。為旭有道,利害必明,無遺錙銖,情炎于中,利欲斗進,有得有喪,勃然不釋,然后一決于書,而后旭可幾也。今閑師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膠。是其為心,必泊然無所起;其于世,必淡然無所嗜。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則其于書得無象之然乎!然吾聞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閑如通其術,則吾不能知矣。
1、高閑上人: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原在湖州開元寺,后入長安諸寺,肄習經律,克精講貫。唐宣宗重佛法,召見,封御前草圣。見贊寧《高僧傳》。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2、寓其巧智:把巧智寄托于某種事業(yè)。
3、機應于心:專注于心,隨機應變。
4、不挫(cuò)于氣:不使志氣受到挫折。
5、神完而守固:精神完足,操守堅固。
6、外物:外界的影響。
7、不膠于心:心不受外物的粘附。膠,粘著。
8、養(yǎng)叔:養(yǎng)由基,春秋時楚國人。善射,能百步穿楊。
9、庖(páo)?。褐麖N師,名丁,戰(zhàn)國時人。為梁惠王解牛,自牛身筋骨空隙處下刀;所用刀十九年,解牛數(shù)千頭,鋒利如新。
10、師曠(kuàng):春秋晉國樂師,專精音樂。
11、扁鵲:姓秦,名越人,戰(zhàn)國時著名醫(yī)生。
12、僚:姓熊,名宜僚,春秋時楚國人。善弄彈丸。
13、弈(yì):棋。
14、伯倫:劉伶,字伯倫,晉沛國人。喜飲酒,著《酒德頌》。以上列舉精于伎能的著名人士,與堯、舜、禹、湯治天下并列,藝人和圣王置于同等地位,在當時是驚世駭俗之論。
15、奚暇(xīxiá):何有空閑時間。
16、造其堂:升其堂。
17、嚌其胾(zì):吃大塊肉。
18、張旭:字伯高,唐蘇州吳郡人。曾任常熟尉,工草書,稱為“草圣”。他看公主與擔夫爭道,公孫大娘舞劍,聽到鼓吹,都有助對筆法筆意的領悟。
19、伎(jì):同“技”,技藝。
20、佚(yì):快樂。一說“佚”同“逸”,放逸的意思。
21、草木之花實:按之上下句式,之字疑衍。
22、愕:驚訝。
23、一寓于書:一概寄托在書法之中。
24、端倪(ní):邊際,引中為范圍、測量的意思。
25、逐其跡:追蹤外表的形跡。
26、能旭:像張旭那樣成功。能,作動詞用。
27、錙銖(zī zhū):指數(shù)量極少。四分之一兩為錙,二十四分之一為銖。
28、情炎于中:內心有熱烈的火焰。中:內心。
29、利欲斗進:利和欲斗爭前進。利,有利的事。欲,欲望的事。
30、勃然不釋:旺盛而不釋手。
31、一決于書:全部投注書法中去。
32、幾:通“冀”,求取。
33、師:師從、皈依。
34、一死生: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35、解外膠:解脫外部事物對心的纏縛。膠,一本作“繆”,綢繆纏縛的意思。
36、泊然:恬淡無欲貌。
37、淡然:形容淡泊名利。
38、頹(tuí)墮(duò)委靡(mí):頹廢消沉。
39、得無象之然乎:能像張旭一樣嗎?象,同“像”。然,一個樣子。這句是疑問句,其實是否定的意思。
40、善幻:會做幻術,指西域傳來的吞刀、吐火等魔術,帶有諷刺的意味。
《送高閑上人序》是唐代詩人韓愈與高閑上人離別時創(chuàng)作的一篇序。這篇序第一段,連用一系列例證,說明作事必須專心致志,不見異思遷,不分散精力,才能成功。第二段正面論述張旭草書之所以能達到驚人的高度是由于“不治他伎”。第三段寫高閑學草書,仍以張旭為標尺。這篇序觀點鮮明,詞鋒犀利,氣勢宏偉,說理透辟,邏輯性很強。
韓愈一生提倡儒學,排斥佛教。他雖然與僧人交往,但在贈序中每寓辟佛之意。如《送浮屠文暢師序》,正面宣揚儒道以辟佛;這篇《送高閑上人序》,則通過評論草書以辟佛。
按高閑于唐宣宗時尚在世,宣宗曾經召見。宣宗即位時(847年),去韓愈逝世已二十二年,此文當為韓愈晚年所作。韓愈是堅決反對佛教的,并且提出過激烈的主張,要求采用行政手段,勒令和尚還俗,寺廟還為民居。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并不排斥同和尚做朋友,有的交情還不錯。這位高閑上人,便是他的釋家朋友之一,所以離別時作序送行。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又稱“韓吏部”“韓文公”。韓愈二十五歲中進士,曾任監(jiān)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廣東潮安)刺史、國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職。
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