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行為英語作文初二(關(guān)于愛心的作文英語)
2023-07-04
更新時間:2023-06-19 21:04:51作者:未知
《白下驛餞唐少府》詩名的意思是在江寧縣(今南京市)白下門外,為唐少府送行。
全詩翻譯如下:
在做官之前,像虞卿和魏齊,這是從小的窮朋友,算是很早的了;在窮困中,像韓信和南昌亭長之間寄食交往的窮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但彼此相知,成為莫逆,為什么一定要早認(rèn)識呢!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就可以依依不舍而成為知交。
天不早了,那夕陽比餞別的酒樓也低了,可是你走上回鄉(xiāng)的路,我們之間就被茫茫的風(fēng)云煙霧隔開了。
去吧,去吧,還說什么呢?你所去的長安是在太陽那邊。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xiāng)路隔風(fēng)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白下:古地名。在今江蘇南京西北。
驛:是官家設(shè)置的傳遞文書以及公車往來的驛亭驛有驛丞,主管驛亭之事。
唐少府:是什么人,不詳。少府,指縣尉,在縣治中主管治安的事。唐代人叫縣令為明府,叫縣尉為少府??h丞、縣尉、主簿是平級,僅次于縣令。
窮交日:用典。據(jù)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虞卿和魏齊是從小的窮朋友,后來虞卿做了趙國的宰相,魏齊做了魏國的宰相。魏齊和秦國的當(dāng)權(quán)人物應(yīng)侯有仇,秦國向魏國討要魏齊,并且討要的態(tài)度很嚴(yán)峻,魏齊就逃到趙國虞卿這里。虞卿為了救從小就是窮朋友的魏齊,立即丟了宰相印,跟魏齊一同偷跑出趙國到了魏國,求情于魏信陵君。信陵君猶疑不決,沒有慷慨答應(yīng)。魏齊見事如此,就自殺了。窮交日由此而來。
“昌亭”句:用典?!妒酚洝せ搓幒顐鳌酚涊d:韓信沒有做官以前很貧窮,行為又不檢點,不能被推選去當(dāng)個小官吏,他又不能做買賣設(shè)法自謀生計。因此,韓信經(jīng)常去別人家吃閑飯,人們都討厭他。他曾去南昌亭長家里吃飯,吃了幾個月,亭長妻子不高興。一天早晨,亭長家在草席上吃飯,韓信去了,亭長妻不給安排飯食。韓信看出人家討厭他,很生氣,馬上離開亭長家。“昌亭”句出于此。意思是說寄人籬下。昌亭,是南昌亭的省略詞。
何用:何必。
懷抱:心心相印。依然:依依不舍的樣子。
浦樓:江邊的樓。
去去:遠(yuǎn)去。
日邊:意思是說相距遙遠(yuǎn)。
上元二年(675年),其時26歲的年輕詩人自洛陽動身去交趾(今屬越南)探父,途中經(jīng)過白下驛(今江蘇南京),在此地結(jié)識了當(dāng)?shù)氐目h尉唐少府。一段日子后,繼續(xù)南下,與唐少府餞別,臨別時寫下了《白下驛餞唐少府》。
該詩是一篇送別的詩,正如作者其他送別詩一樣,也有它特殊的內(nèi)容與形式。該詩分兩段,前四句為一段,用夾敘夾議的手筆抒寫了作者與唐少府之間雖然交往不長,但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后四句為另一段,就題寫?zhàn)T別,集中描繪了自己惜別的心情,這種惜別心情是在委婉的、絮絮不休的敘談中襯托出來的。兩段深淺如分,樸實從事,既無虛文,也非俗套。
詩中還涉及了兩個典故。其一,借用了韓信早年因家貧寄食“昌亭”(南昌亭長)的故事,以答謝友人對自己來南京的真誠款待。
其二,引用了“日近長安遠(yuǎn)”的成語故事。晉元帝司馬睿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大殿上,當(dāng)著眾臣的面問年幼的長子司馬紹:“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yuǎn)?(如果把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更遠(yuǎn)?)”答曰:“日近。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太陽近。現(xiàn)在抬起頭就能看見太陽,可是看不見長安。)”這個成語后用于表達(dá)對京城遙不可及的眷戀、向往。
王勃是獲罪被革職離京的,他在南京的白下驛為唐縣尉餞行,因友人就要啟程去長安謀仕途,而他自己也將遠(yuǎn)赴交趾(今越南)探望老父,那種“去去如何道”的別離心情,既是祝福友人前途似錦,也流露出自己的失落和悵惘。
在這樣的筆觸之下,作者那種進(jìn)取向上的精神面貌,通過慎于擇友和忠于所友的描繪,已經(jīng)清楚地揭示在讀者面前。
王勃(649—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yīng)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即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并稱“初唐四杰”。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dāng)時“爭構(gòu)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fēng)。其詩偏于描寫個人生活,也有少數(shù)抒發(fā)政治感慨、隱寓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fēng)格較為清新,但有些詩篇流于華艷。其文《滕王閣序》頗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