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原文及翻譯(醉翁亭記原文)
2023-06-04
更新時間:2023-05-28 01:03:41作者:未知
“云青青兮欲雨”翻譯: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
“云青青兮欲雨”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表現(xiàn)了詩人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
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霧忽明忽暗間有時可以看見。
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
天臺山雖高四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
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
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
無數(shù)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
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升起了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
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1、瀛洲:古代傳說中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
2、煙濤:波濤渺茫,遠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
3、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4、信:確實,實在。
5、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6、明滅:忽明忽暗。
7、向天橫:遮蔽天空。橫,遮蔽。
8、拔:超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9、赤城:和下文的“天臺”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北部。
10、四萬八千丈:一作“一萬八千丈”。
11、因:依據(jù)。
12、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
13、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南面。
14、剡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15、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
16、淥:清。
17、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18、謝公屐: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
19、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帶子,形狀像拖鞋。
20、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21、半壁見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
22、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暝,日落,天黑。
23、殷:這里用作動詞,震響。
24、栗深林:使深林戰(zhàn)栗,使層巔震驚。栗:同“慄”,栗、驚,使動用法。
25、青青:黑沉沉的。
26、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27、列缺:指閃電。
28、洞天石扉,訇然中開: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29、青冥浩蕩:青冥,指天空。浩蕩,廣闊遠大的樣子。
30、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31、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32、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中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旋轉,運轉。
33、恍:恍然,猛然。
34、覺:醒。
35、失向來之煙霞: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向來,原來。煙霞,指前面所寫的仙境。
36、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37、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等待。
38、摧眉折腰:低頭彎腰。摧眉,即低眉。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xiàn)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相當復雜。李白從離開長安后,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悶憤怨郁結于懷。在現(xiàn)實社會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虛幻的神仙世界和遠離塵俗的山林去尋求解脫。這種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卻不能一筆抹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李白在精神上擺脫了塵俗的桎梏。
而這才導致他在詩的最后發(fā)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樣激越的呼聲。這種堅決不妥協(xié)的精神和強烈的反抗情緒正是這首詩的基調(diào)。
值得注意的還是此詩的藝術特點。讀者可能有一種誤解,以為杜甫寫詩是講求藝術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的,而李白只是以磅礴氣勢和豪言壯語來抒發(fā)情志,不大注意字句的推敲和意境的締造。其實不然。在神采飛揚和昂頭天外的豪邁詩篇里,李白同樣是注重修辭煉句和章法結構的。
這首《夢游天姥吟留別》便足以說明這方面的特點。這是一首樂府歌行體的雜言古詩。而古詩的傳統(tǒng)特征,是以韻腳的轉換來體現(xiàn)詩義的轉折和詩境的轉移的。因此,這首詩就應根據(jù)其韻腳的變換來劃分它的層次和章節(jié)。全詩分為三個段落。開頭是引子,末段是結語,中間是夢游正文。結構很完整,純系散文格局。
此詩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返回東魯(在今山東)家園。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大約作于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游吳越之時,其作年一說天寶四載(745年),一說天寶五載(746年)。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