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可以化妝嗎(上清明不可以化妝)
2023-02-22
更新時間:2023-02-19 22:57:57作者:佚名
王毅接受論壇主持人提問
王毅接受論壇主持人提問,礙于時間寶貴伊申格爾只提了三個問題,分別關于俄烏沖突、“飛艇事件”以及臺海局勢。
直新聞:當地時間周六,應美方請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非正式接觸。怎么觀察這場發(fā)生在慕安會期間的“中美場邊接觸”?
特約評論員 吳蔚:中方釋放的通稿信息量十分巨大。
首先,最值得關注的表述是“應美方請求”和“非正式接觸”,這十個字加在一起為這次外交接觸奠定了主旨基調:這是一次由美方主動提請、中方點頭同意進行的一次“蜻蜓點水式”的非正式外交接觸。請注意,是“接觸”,不是對話更不是會見,這在外交規(guī)格上是有明顯差異的。某種程度上我認為它甚至遠不如國際外交場合里最常見的“工作交談”那般正式。
其次,一句措辭嚴厲的話語氣很重:如果美方執(zhí)意借題發(fā)揮、炒作升級、擴大事態(tài),中方必將奉陪到底,一切后果將由美方承擔。
規(guī)格展現態(tài)度,辭令折射情緒。可以合理推測,在美方拿出誠意、改正錯誤之前,針對“飛艇事件”美方的過度反應、濫用武力、借題發(fā)揮給中美關系造成的傷害及對應后果會持續(xù)發(fā)酵。這種傷害不是美方一邊耀武揚威地秀了一把F-22戰(zhàn)機打靶,一邊說想要Move on就能簡單糊弄過去的。這事兒,在中方看來還遠沒到翻篇的時候,一言以蔽之:美國不地道,中國不高興,必須改弦更張給我們一個說法。
對于中美這場發(fā)生在德國慕安會的“場邊接觸”,我更愿意用Sideshow(插曲)來描述它,但在美方釋放的通稿中,我卻品出了更豐富的意涵:美方確實是在借題發(fā)揮。
布林肯 資料圖
接觸過后,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辦公室第一時間發(fā)布了通稿,標題采用了Meeting with(會見)Wang Yi。美方試圖裝作這就是一次正式的外交會晤,我逐漸嗅到了“動機不純”的味道。果不其然,在對方的描述下布林肯活脫脫一個“美國隊長”,把“飛艇事件”、俄烏戰(zhàn)爭、朝鮮射導都cue了一遍。事后,布林肯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采訪時大談所謂“捍衛(wèi)美國主權”,強調所謂“絕不能再發(fā)生”,讓我清晰地意識到,直到今天拜登政府還在拿“飛艇事件”作秀,玩的還是那套民主黨與共和黨“誰對中國更強硬”的斗狠表演,分明就是借題發(fā)揮。這就很沒有外交品格了,絲毫不像一個超級大國在世界舞臺上該有的樣子,倒是像極了互聯網上爭風吃醋的“過氣網紅”,堂堂美利堅,何至于此?
值得關注的是,中方對此早有預判。在這場會晤之前,王毅主任在慕安會發(fā)表了主旨演講。在問答環(huán)節(jié),論壇主持人資深德國外交官、前駐美大使沃爾夫岡·伊申格爾代表廣大與會者提出的第二個“高熱問題”就是“飛艇事件”。他是這么問的:“我想知道中方是否能借助慕安會這個對話平臺與美方參會代表進行一次恢復常態(tài)方式的對話,因為大家都知道北京與華盛頓之間顯然有著更為宏大的議題有待探討,但現在一個氣球正阻擋在兩個大國之間?!?/strong>這個提問很有意思,也折射了國際社會對中美關系蒙塵所帶來的焦慮情緒與改觀期待。
王毅的回答值得讓世界各國更多人聽到。他首先非常耐心地將“飛艇事件”的來龍去脈向現場的觀眾進行了詳細梳理,他指出:美方的行為匪夷所思,近乎歇斯底里,是百分之百的濫用武力。地球上空每天都飄著很多氣球,難道美國都要打下來嗎?這種做法不能證明美國的強大,而是恰恰相反。其次,王毅非常點穴地指出:我們奉勸美國不要再出于國內政治需要,在對外打交道過程中做出這種荒唐的事情。這句話點破了“飛艇事件”美方過度反應的根本動機。
在“飛艇事件”剛剛發(fā)生的那幾天,我曾評論:美國兩黨惡斗的外溢效應已經嚴重影響了美國的外交政策制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劫持了美國政府的外交取態(tài)。如果美國只要一到選舉季就把中國這個靶子豎起來攻擊一番,政客上臺之后不思修補中美關系、變本加厲地惡性競爭再收割一波注意力,那中美關系又怎么可能回到正常、健康的軌道上來呢?一個傷口反復破損遲遲得不到愈合,長久下去不僅留疤,還可能會癌變。
希望拜登政府的“歇斯底里”只是對美國政壇某種“表演型人格”的拙劣模仿,可千萬不要演著演著把自己、把整個美國都繞進去了。
當地時間2月18日,王毅在德國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并發(fā)表題為《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主旨講話
直新聞:另一方面,臺灣問題也是此次慕安會與會者非常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段時間以來,臺美勾連動作不斷,對此有何觀察?
特約評論員 吳蔚:論壇主持人伊申格爾抓緊有限的時間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有關臺海正在升高的軍事對峙,他說:盡管我們只有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了,但我想不問一句臺海相關的問題在座的各位恐怕不會放過我。那么臺海的緊張局勢是否真的迫在眉睫?
慕安會一直以來被視為“西方抱團取暖、展現團結”的舞臺,更多地關注歐洲的地緣政治問題,最近幾年已經有點“北約家庭會議”的趨勢了,主題一直聚焦烏克蘭危機。但這一次德國媒體非常敏銳地指出“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更吸引眼球注意”。我覺得這折射了一個趨勢,那就是歐洲許多國家在美國的引導下開始建構“臺灣問題烏克蘭化”的議題勾連。這是一個非常毒辣的議程設置,它的底層邏輯在于營造中國的所謂“侵略者形象”,它不僅混淆了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更是暗暗賦予了臺灣所謂“國格”。
王毅非常敏銳,由于時間有限他沒有展開,而是直截了當地點破臺灣問題的真正現狀: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也絕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那么究竟是誰在改變臺?,F狀呢,是“臺獨”分裂勢力。請注意,在這里王毅沒有用“臺獨分子”的傳統(tǒng)表述,而是使用了“臺獨分裂勢力”。我們合理推測,這個勢力不僅僅存在于臺灣島內,還活躍在中國境外,他們相互勾連、拉幫結派、自成一股勢力。王毅說,“臺獨”行徑與臺海和平穩(wěn)定水火不容,在我看來這種行徑無論是來自島內還是來自外部勢力都將與和平穩(wěn)定水火不容。
此外王毅還特別點出,當大家在討論烏克蘭局勢時都反復強調“要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那么“在臺灣問題上也同樣要堅持這一原則,堅決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在重大問題上不能搞雙重標準”。
在場聽眾首先應該臉紅的是美方代表,因為一直以來這套“雙標”玩得最溜的就是華盛頓當局。有消息來源稱,美國國防部的副助理部長正在竄訪臺灣。如果說此前佩洛西登臺能披著所謂“政黨意志、府院分歧”的馬甲,那么國防部高級官員代表的就是政府決策是國家意志,這不是拜登用幾句裝傻的話就能糊弄過去的。
布林肯在見王毅的時候明確提及了“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強調臺海和平穩(wěn)定的重要性”,但我們看到的卻是美國政府一次又一次地說一套做一套,倒是有點生怕臺海過于和平穩(wěn)定了,到底是誰在期待又一場戰(zhàn)爭爆發(fā)?王毅明確告訴布林肯:要維護臺海穩(wěn)定,就必須堅定反對“臺獨”,真正堅持一中原則。“真正堅持”四個字很能說明問題。
如果時間充裕王毅應該可以很全面地回答伊申格爾的提問:臺海緊張局勢是否真的迫在眉睫,完全看“臺獨”分裂勢力是不是真的要把事情做絕,“臺獨”行徑與臺海和平穩(wěn)定水火不容!
作者丨吳蔚,直新聞高級主筆,深圳衛(wèi)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