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時開場活躍氣氛方案(直播開場互動語)
2023-11-26
更新時間:2023-11-26 09:07:44作者:未知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流傳下來很多文化瑰寶,成語就是其一。每個成語都是特定文化體系中提綱挈領之論說,富有價值觀和方法論的涵義。
在中華優(yōu)秀文化中,真心誠意的心性,已成為人們對真善美價值追求的人生信仰。
我們既為《二十四孝》的故事所感動,又為《列女傳》母儀精神所打動。
我們既為孟姜女哭倒長城的真誠愛情故事所打動,又為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喜鵲搭橋相聚的真摯故事所感動。
俗話說,真誠所至,感天動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達致感天動地、金石為開之影響和作用,莫過于修養(yǎng)其心意,做到真心誠意。
漢語成語的“真心誠意”,實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早期道家和儒家思想融合的產(chǎn)物。
“真”為道家思想所偏重,“誠”為儒家學說所偏愛?!罢妗迸c“誠”內(nèi)涵相近,皆言純粹而無鑿偽之義。漢語詞語的“真誠”,就是兩派思想融合的體現(xiàn)。
從人生價值觀上言,真心真意或誠心誠意,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同時是人生修為的境界。
心之真,在道家是人格境界;意之誠,在儒家是人品修養(yǎng)。心性不真,方有真之修的工夫;意念不誠,方有誠其意的工夫。
從人生方法論上言,誠心誠意或真心精誠,既是內(nèi)在自得的心靈體驗,又是對外在發(fā)揮作用和影響的道德功夫。
在道家看來,精誠內(nèi)于心,則神氣動于天;在儒家看來,至誠有諸己,則所過者化。
就如兩種不同語言的翻譯一樣,“真”與“誠”雖為不同思想流派的核心價值內(nèi)涵,然相互可以解說和界定。
人生的修身正心,有真與誠的說法之別。
在早期道家看來,心之真得自于修身?!靶拗谏?,其德乃真”。身之真,是“道之真以治身”(《莊子·讓王》)。身真則心真,真心則身真。心與身一體,相互證驗其真。
在早期儒家的思想中,修身在于正心,正心本自誠意?!耙庹\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大學》)?!罢\其意者,毋自欺也。”意誠,就是“如惡惡臭,如好好色”的自謙。
儒家所言的“誠意”,在老莊思想中就是德真的無偽。“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fā)而威,真親未笑而和”(《莊子·漁父》)。真體現(xiàn)于人理上,是“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此豈非真誠之至?
相較而言,儒家的“如惡惡臭,如好好色”之誠,與道家“功成之美,無一其跡矣;事親以適,不論所以矣……處喪以哀,無問其禮矣”之真,達到了異名而同義,皆是純而無雜、無偽的意旨。
從人性稟賦上言,早期道家認為“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而早期儒家認為“誠者,天之道也”(《孟子·離婁上》)。真源自道或天,誠本自天之道,皆為人性本有稟賦。
至誠或德真之性,體現(xiàn)在“素其位而行”(《中庸》)上就是“不愿乎其外”的“無入而不自得”。行為純而無偽,不誘惑于外,自能真誠不已。
人性的感動化人,有真與誠的德化之別。
真心誠意作為人性價值觀念,之所以為人們所認可和尊崇,既在于它為人生作為的修身之本,又在于它有感動化人的影響和功效。
在儒家的思想中,認為“至誠而不動者, 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上》)儒家思想重視以誠動化于人,認為“唯天下至誠為能化”(《中庸》),故有心悅誠服之說。
與此相類,道家注重精誠之真的動化人之作用?!罢嬲?,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保ā肚f子·漁父》)精誠之真的動化功能,體現(xiàn)為“以天心動化”(《文子·精誠》)上?!熬\內(nèi)形”,必是“氣動于天”。
相較于儒家的“未有至誠而不動者”思想而言,道家認為“精誠形乎內(nèi),而外喻于人心”是“不傳之道”。以道御民者,若是“精誠弗至”,則民眾弗從。
早期道家的外王理想是:“至人精誠內(nèi)形,德流四方”。見“天下有利”,則是“喜而不忘”;見“天下有害”,則是“憂若有喪”。既能如此,就會使天下無哀民,而各得其所。
早期儒家的外王之道是:“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孟子·梁惠王下》)。憂以天下,樂以天下,則未有不成王道者,“所過者化”。
人生的真心誠意,皆為求諸己之修為。
不論是道家“真心”學說,還是儒家“誠意”思想,皆為求諸己而以修身為本的價值意旨,體現(xiàn)了以追求真善美為旨歸的價值理想。
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認為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中庸》)。反求于身,是求諸己之為?!胺瓷矶\,樂莫大焉?!保ā睹献印けM心上》)“反身而誠”,是求諸己而誠身。以修身而誠身為本,就能達致“至誠”。
求諸己而盡己性,就是至誠之性。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而盡人之性,進而盡物之性,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保ā吨杏埂罚┲琳\無息,自能博厚高明,悠久無疆。
在《老子》思想中,求諸己而修身,就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有余;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溥”。此正如儒家以誠身達致齊家、治國和平天下的思想。
修為的推及擴充,就是功夫的由淺至深,真誠不已?!吧钚兄^之道德,淺行之謂之仁義,薄行之謂之禮智”(《文子·上仁》)。古者,修禮智正一鄉(xiāng),修仁義正一國,修道德正天下,此正如孟子的誠心推恩之意旨。
至誠之極,可以感天動地。至誠者,參贊天地化育,而令天下為之化,“所過者化”。
精誠所至,必是金石為開。德真者,神氣動化天地,而令天下為之化,“無遠弗屆”。
沒有真誠,我們就失去了自己真實的精神世界,喪失了感化和獲得人心的道德利器。
擁有真誠,既是一種樂趣,獲得童真之樂;又是一種享受,得享天倫之樂。
做真實的自己,就會黑白分明,真摯純潔。
做真誠的自己,就會做人老實,待人誠實。
做真正的自己,就會堅守真理,付諸真情。
ps:【項目】淘寶項目邀請用戶即可獲取收益
ps:【活動】支付寶大額紅包點擊掃碼領取
ps:【本站主題】自適應資訊類的網(wǎng)站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