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怎么看歷史價格 京東怎么看歷史價格曲線圖
2023-10-14
更新時間:2023-10-14 09:09:14作者:佚名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隋朝時期科舉制度替代之前朝代的沿襲的“舉孝廉”,成為篩選文人才子,儲備朝廷人才的方式。科舉制度打開了階層流動的大門,眾多底層的人通過讀書考取功名,希望有朝一日衣錦還鄉(xiāng)。
科舉制度甚至被認為是古代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遴選人才的用意是好,但是隨著朝代的更迭,科舉制度也如同“吃人的禮教”一般,讓人同時感到希望與絕望。我們“民族的脊梁”魯迅先生的少年經(jīng)歷,是與這科舉制度息息相關(guān)的。
魯迅
小學的時候,一篇《少年閏土》,月光下那柄油亮尖銳的叉子高高舉起,準備刺向瓜地里的猹的畫面還歷歷在目。小時候的閏土稱呼魯迅為“少爺”,在那個時候能被稱之為“少爺”的,自然家里是有田地,有家產(chǎn),能夠雇得起長工或者是短工的殷實人家。
魯迅原名周樹人,周家在浙江紹興當?shù)厥怯忻拿T望族?!逗阌枴分恤斞傅淖娓钢芙殒谠f:“予族明萬歷時,家已小康,述先公祭田,俱萬歷年置。累世耕讀?!?/strong>
由此可見周家的家產(chǎn)在明朝時期便已經(jīng)積累眾多了,能達到小康的水平,累積多年到清朝的時候,周家已經(jīng)是當?shù)氐泥l(xiāng)紳大戶,《恒訓》中描述的“小康”與我們當前的小康并不相同,我們的小康是衣食無憂的生活狀態(tài),但是那個層級分明的朝代,小康已經(jīng)是大家族、大府邸的描述。
魯迅在《著者自序傳略》中寫道:“聽人說,在我幼小時候,家里還有四五十畝水田,并不很愁生計。但到我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了異常很大的變故,幾乎什么也沒有了……”
從生計不愁到什么都沒有,經(jīng)歷的有些突然,而這家道中落的變遷,在晚清走向崩潰的大環(huán)境下,始于魯迅的爺爺周介孚涉及科舉徇私舞弊案。
魯迅故居
周介孚是具有才華的,1867年,29歲的時候高中舉人,四年后33歲時中了進士。對于那個時期的人而言中了進士雖然沒有范進中舉后的癲狂跟喜悅,但是大概跟當前考中雙一流大學是一樣的欣喜了。
家族當中人才輩出,除了周介孚考中進士,點了翰林之后,周氏家族當中,周慶蕃同樣是考中舉人,做了知縣。之后,周慶蕃還到了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擔任監(jiān)督。
在晚清時期的洋務(wù)運動中,“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官家大有人在,江南水師學堂是什么樣的地方不言而喻,那是清政府培養(yǎng)科技人才,為晚清朝提供海軍軍事人才的學府。
周慶蕃在此期間曾經(jīng)幫助家族中的后生,包括魯迅在內(nèi),為他們便捷進入江南水師學堂念書之路。除此之外,周藕琴也曾經(jīng)在江西陜西等地方擔任刑名師爺,幫助當?shù)毓俑幚硇淌掳讣?。實際上清朝時期,紹興師爺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地域性名片,象征當?shù)氐膶I(yè)性極強的工作分工。
在周氏的大家族當中,從為官的角度看,如果有子弟能夠勤奮上進,在官場上謀生計是較為通暢的。周介孚在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后,又過了3年被任命為江西金溪去擔任知縣。知縣是一縣之長,從翰林院到外放知縣,周介孚的官場仕途很是順遂。
周介孚
在當知縣一段時間后,周介孚卻遭到了上級的彈劾,被彈劾的理由大致是,為官處理政事的能力不行,但是這個人的文學才識還是挺不錯的。雖有對文學的這一篇彈劾讓周介孚返鄉(xiāng),仕途無望。
周介孚畢竟在京為官多年,所以有幾個自己熟悉的朋友。李慈銘便是在這個時期幫周介孚重新返回官場。
被免職后閑置在家,避免不了自怨自艾與哀傷感嘆,但是四十幾歲的年紀,畢竟不是服輸?shù)臅r候,況且周氏家族中還有眾多的兩天房產(chǎn),周介孚不愿意放棄自己待了多年的官場,便變賣了家中的部分田產(chǎn),帶著銀子重新回到北京。
江南水師學堂
在李慈銘的幫助下,周介孚在京城謀了一個虛職,如此浮沉變換,九年后,周介孚在京城得了一個內(nèi)閣中書的職位。
光緒年間,周介孚的母親戴氏去世,周介孚回到老家。周介孚的母親在育人等方面頗得家族中小輩的敬重,她對于獨子周介孚要求嚴格,一生勤儉持家,塑造周氏子弟恭敬嚴謹?shù)男愿?,周家上下對戴氏的葬禮也花費頗多,甚為隆重。
周介孚很孝順母親,在回家奔喪的這段時間本是喪母之痛未了,心情陰郁的時候,卻也在這個時候,發(fā)生了讓他差點喪命的科舉舞弊案。
李慈銘
周介孚在家奔喪的這個時間,正好是浙江鄉(xiāng)試的時候。周家是名門望族,家中子弟眾多,也都想在這次的比試中能夠脫穎而出,成為鄉(xiāng)試的佼佼者。在正常發(fā)揮自己的本領(lǐng)的同時,自然也少不了大環(huán)境下的“上下打點”。
而周介孚的兒子,也就是魯迅的父親周伯宜也是屢次沒有中舉,身為內(nèi)閣中書的周介孚自然著急。而族人也想要委以重任,想讓其利用人際關(guān)系,為后生謀得出路。晚清時期的政治環(huán)境,周介孚自己十分清楚,自然也當此事為自然之事。
經(jīng)過打聽,這次到浙江的主考官是跟周介孚同年的進士殷如璋。周介孚一聽,便前去拜會殷如璋,說明自己的來意。殷如璋見到周介孚,便與之敘敘舊情。周介孚帶著一萬兩的銀票來的,但是沒有直接交給殷如璋。后來便差遣自己的仆人陶阿順將一封裝有銀票的信,前去交給他。
科考
殷如璋正當跟蘇州的地方官以及副考官在會面,見到陶阿順送來的信,礙于在場官員的面子,便沒有立即拆開,而是放在一邊。但是還在外面等著回信的陶阿順等不及了。
見到遲遲沒有回應(yīng),陶阿順直接大聲嚷嚷起來:銀信為什么不給回條!
一聽有人大喊,殷如璋大驚,直接讓差役阻止。但是陶阿順不知內(nèi)情,只當殷如璋是拿了錢不辦事的貪官,嚷嚷得更加厲害。見此情景,殷如璋只有一條路,打開信,供出周介孚,明哲保身。
于是派人抓了陶阿順,人贓俱獲,交給當?shù)毓俜教幹谩?/p>
原本官場買賣人情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可惜,在不明情況的前提下,仆人的一頓吵嚷,直接讓背后的利益鏈公之于眾,于是周介孚便為此背上了科舉舞弊的案子。
皇帝大怒,因周介孚賄賂主考官,判其為斬監(jiān)候,死刑緩期執(zhí)行。周家遭遇此事之后,立即開始變賣家產(chǎn),前后斡旋,希望保得周介孚一命。魯迅的父親因此事受牽連,剝奪秀才名號,斷了仕途。魯迅的父親郁郁不得志,還染上了惡習,身體越來越差,不得不花費大量的銀錢去買藥。
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寫自己因為為了給父親買藥而去晚了念書,默默在桌子上刻下了一個“早”字。這個時期,魯迅的家便開始逐漸衰落了。
魯迅故里
周介孚在監(jiān)獄中待了八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后,監(jiān)獄犯人爭相逃走,慈禧下令赦免主動回到監(jiān)獄的犯人。周介孚也主動回到監(jiān)獄,在關(guān)系的疏通下,得到了赦免。
官場浮沉,有人知曉其中的厲害,紛紛避之。有人明知禍福相依,依舊趨之若鶩。在這個變故中起到至關(guān)重要作用的原因也便是周介孚當時的仆人。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大抵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需要懂得的道理。
“有誰從小康之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strong>家族興衰讓少年魯迅在洞察生活現(xiàn)狀及民族命運的過程中更多了敏銳與深刻,過去的便已經(jīng)是歷史,都有其意義,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