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是一種我們熟悉的食材,它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而且食用歷史也特別悠久,而且它也是一種重要的栽培項目,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竹筍種植技術(shù)。
一、育苗方法
要選擇好的母竹,母竹應(yīng)選“窄葉竹”,它的特點是竹葉較小、較窄,葉片淡綠,竹節(jié)平坦,筍呈炮壘形,肉質(zhì)厚,出筍早,筍期長,產(chǎn)量高。母竹以二年生的“羅花竹”最好,三年以上的老竹不宜做母竹,因為老竹的鞭上芽頭較少,出筍能力差,移植成活率低。母竹以胸徑3厘米左右,蒲頭淺,分枝低,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為好。
1、埋鞭育苗 選擇1~2年的新竹取竹鞭,最好是帶竹桿埋鞭育苗,竹桿上留1~2節(jié)活枝,每畝埋鞭3000~5000株,可產(chǎn)苗15000~20000株。
2、播種育苗 每畝播種10~15千克,可產(chǎn)苗30000~40000株。關(guān)鍵在于在幼苗期必須對幼苗遮蔭,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并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二、選地整地
育苗不論是埋鞭育苗或是播種育苗,土壤應(yīng)選擇疏松、質(zhì)輕的黃壤土最好。土層在30厘米以上,不過于粘重的黃壤、黃棕壤都能生長,以肥沃疏松渾厚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長最好。整地以穴狀整地為主,整地規(guī)格為60×60×50厘米,塘打完后要把表層土壤回進塘內(nèi),回土要達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條件的可結(jié)合回土,在塘內(nèi)施足以有機肥為主的廄肥。
三、合理栽植
1、選擇適當?shù)脑灾裁芏?主要根據(jù)用苗種類來確定栽植的密度。因方竹屬于混生竹種,一至二年生的實生苗竹鞭不發(fā)達,移植后走鞭慢。面竹繁殖苗鞭粗芽大,移植成后每年可走鞭1米以上,成林快。要使方竹林能在5~8年內(nèi)獲得較好的效益,種植密度實生苗每畝100株以上。竹鞭繁殖苗每畝74株以上。并以根據(jù)各地的經(jīng)濟條件,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2、栽植時間 以每年的初春斷雪后的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一個月時間內(nèi),栽植成活率最高,可達90%以上。
3、栽植方法 竹苗根系由于木質(zhì)化程度高,起苗后放置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響成活率,因此不易長途運輸,為了保證成活率,從起苗到栽植完畢,一般不要超過72小時,在48小時內(nèi)栽植完畢,成活率比較高,最好是隨起隨栽。并且起苗后立即漿根,如需長途運輸,則要用稻草按30株一捆把根包住。栽植時可根據(jù)竹苗的大小,采用不同的種植法,一至二年的實生苗可采用中心栽植,并保證竹桿直立。而二年以上的實生苗或竹鞭繁殖苗,先要對竹桿進行切桿,切桿后苗高60厘米左右,栽植后的竹苗竹桿倒向山坡的下方,與水平面成45°的夾角,土壤外面只留1~2節(jié)活枝,以減少水分的蒸法,提高成活率。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竹筍種植技術(shù),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淺,筍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夏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