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xué)名:蟛蜞菊拼音:péng qí jú 拉丁學(xué)名:Sphagneticola calendulacea (Linnaeus) Pruski別 稱:藥曲草、粘人裙、前草、一掃光、倒刺草、蠅毒草 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桔梗目亞 目:科:菊科亞科:族:向日葵族屬:蟛蜞菊屬
形態(tài)特征
蟛蜞菊,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上部近直立,基部各節(jié)生出不定根。葉無柄,橢圓形、長圓形或線形,長3-7厘米,寬7-13毫米,基部狹,頂端短尖或鈍,無網(wǎng)狀脈。頭狀花序少數(shù),單生于枝頂或葉腋內(nèi);花序梗長3-10厘米;總苞鐘形;總苞2層,外層葉質(zhì),綠色,橢圓形。舌狀花1層,黃色,舌片卵狀長圓形。管狀花較多,黃色,長約5毫米,花冠近鐘形,向上漸擴(kuò)大,檐部5裂,裂片卵形,鈍。瘦果倒卵形,多疣狀突起,頂端稍收縮?;ㄆ?-9月。
生長習(xí)性
蟛蜞菊適應(yīng)性廣泛,侵占性強(qiáng),能與多種雜草競爭。對光照反應(yīng)不敏感。在各類瘦瘠土壤上均可生長。但以肥沃而濕潤的土壤生長最盛。
藥用價值
蟛蜞菊癰全株可藥用。微苦、甘,涼。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主治感冒發(fā)熱、 白喉、咽喉炎、扁桃體炎、氣管炎、肺炎、肺膿腫、百日咳、鼻出血、咯血、尿血、痢疾、麻疹、肝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痔瘡、牙齦炎、疔瘡癰腫、毒蛇咬傷。15-30克,水煎服,或搗爛絞汁服。孕婦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