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芽土豆還能吃嗎 發(fā)芽土豆還能吃嗎圖片
2022-12-03
更新時間:2022-09-07 23:02:12作者:未知
古時穿衣,平民百姓的衣襟向右開,在腰間束帶,隨身攜帶的散碎東西可揣在懷里。而官員多穿寬袍大袖,雜物可放于袖中。廉吏卸任后,兩袖無錢,空空如也,只有清風,故可用“兩袖清風”來形容為官清廉,身邊沒有余財。
但深究起來,“兩袖清風”最初并非此意。元朝戲曲作家高文秀的雜劇《好酒趙元遇上皇》中說:“兩袖清風和月偃,一壺春色透瓶香”,詩人陳基在《次韻吳江道中》寫道:“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边@里“兩袖清風”是指人迎著微風走路時的輕快與瀟灑。在不同語境中,常被活用為“兩袖春風”、“兩袖秋風”、“滿袖清風”等,如元曲《揚州夢》:“準備著倩人,扶兩袖春風。”
“兩袖清風”還可用來形容生活清貧。北宋的徐積在《謝張才甫筇竹杖》中寫道:“滿袖清風秋月淡,陶潛繞遍菊花籬”,將自己比作菊花籬邊的陶淵明,雖然生活清苦,袖中除了清風淡月外別無他物,卻也怡然自得;元朝文學家魏初《送楊季?!氛f:“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意即多年來,至交親朋都零落而去,自己也慢慢衰老而兩鬢斑白,除了還有兩袖清風外,自己身無長物,只好用一束小詩來為朋友送行。
那么,“兩袖清風”為何被用來形容居官清廉呢?
古時穿衣,平民百姓的衣襟向右開,在腰間束帶,隨身攜帶的散碎東西可揣在懷里;官員多穿寬袍大袖,雜物可放于袖中。廉吏卸任后,兩袖無錢,空空如也,只有清風充盈其間,故可用“兩袖清風”來形容為官清廉,身邊沒有余財。如明朝吳應箕在《樓山堂集?忠烈楊璉傳》寫道:“入計時,止馀兩袖清風,欲送其母歸楚,至不能治裝而去?!惫僦磷詈?,送母還鄉(xiāng),竟然連件新衣服也做不起。又如明朝官員況鐘,曾在蘇州任十年知府,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離任赴京時,百姓紛紛自發(fā)以酒送行,他便作詩以記之:“清風兩袖去朝天,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釃酒密如泉”。
提到“兩袖清風”,就不得不說起明朝著名的廉吏于謙。于謙,字廷益,浙江錢塘人,自幼聰穎過人,在三十余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抖脊T纂》卷上載:于少保(謙)嘗為兵部侍郎,巡撫河南,其還京日,不持一物,人傳其詩云:“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p>
“閭閻”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明代外吏入覲時,常常用絹帕、蘑菇、線香等為禮物,贈送給朝中要員,而這些物品皆派諸民間,勢必會加重地方上百姓的負擔。于謙在河南、山西巡撫任上,每次回京城議事都不曾帶任何珍貴的物品。周圍人問他為何不“遵循慣例”,他便作《入京》詩表明心志:自己惟愿不給百姓加重負擔,寧可只帶兩袖清風入朝面圣。到了清代,鄭板橋在辭官回鄉(xiāng)時,濰縣百姓盛情挽留,他感動不已,畫竹、題詩留贈:“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沈復在《浮生六記?坎坷記愁》中寫道:“抵潼關甫三月,琢堂又升山左廉訪,清風兩袖”,寥寥數(shù)字,好友石琢堂為官清正的形象躍然紙上。
清風無形,盛德有形,“兩袖清風”從最初形容人迎風翩立、兩袖飄飄揚揚的瀟灑姿態(tài),到后來比喻清官廉吏的操守,既表達了百姓對清官的尊重愛戴,也讓古代清官的錚錚風骨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與發(fā)揚中愈發(fā)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