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消云散什么意思(嬌縱的心性已煙消云散什么意思)
2023-01-09
更新時間:2023-01-09 07:03:49作者:佚名
1、《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楚漢之爭中,項羽不敵劉邦,逃到烏江,他拒絕烏江亭長的渡河之請,自覺無面目對江東父老,于是自刎烏江。
杜牧對于項羽的自刎頗有些“恨鐵不成鋼”之意,他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難以事前預料。能夠忍辱負重,才是真正男兒。西楚霸王啊,江東子弟人才濟濟,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殺回,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說。
2、《烏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王安石與杜牧的觀點相反。杜牧畢竟是一個詩人,頗有政治頭腦的王安石對于項羽的處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王安石認為項羽不可能重來,因為經(jīng)歷了上百次的戰(zhàn)爭后,戰(zhàn)士士氣低落,失敗已經(jīng)難以挽回,雖然江東子弟都還在,但他們是否愿意跟隨項羽從頭再來呢?
3、《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對項羽拒絕茍且偷生,自刎烏江的行為進行了贊頌。
李清照生活在兩宋之交,她親歷了北宋的滅亡,眼見著南宋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復失地的無恥行徑,寫下這首詠贊項羽的詩。
連項羽都知道無言面對江東父老,自刎而死,而你們(南宋統(tǒng)治者)就不感到羞愧嗎?
4、《過項羽廟》
宋·陳洎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帳猶聞怨楚歌。
學敵萬人成底事,不思一箇范增多。
詩人陳洎總結(jié)項羽兵敗的原因,只重力,不重智。
陳洎在詩中寫道,許多江東子弟已經(jīng)投降了,夜里,帳中傳來楚地的歌聲。項羽少時曾說,要學“萬人敵”,事實上,項羽也確實是“萬人敵”,可詩人卻認為,項羽不知道反思,自己的“萬人敵”還不如謀士范增的一點智慧。
5、《六州歌頭·項羽廟》
宋·李冠
秦亡草昧,劉、項起吞并。鞭寰宇,驅(qū)龍虎,掃欃槍,斬長鯨。血染中原戰(zhàn),視余耳,皆鷹犬,平禍亂,歸炎漢,勢奔傾。兵散月明,風急旌旗亂,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對,泣聽楚歌聲,玉帳魂驚,淚盈盈。
念花無主,凝愁苦,揮雪刃,掩泉扃。時不利,騅不逝,困陰陵,叱追兵。嗚咽摧天地,望歸路,忍偷生!功蓋世,何處見遺靈?江靜水寒煙冷,波紋細、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zhèn)椋瑒儇撾y憑!
李冠是北宋詩人,此時,邊疆多有叛亂,而統(tǒng)治者奉行求和的政策,許多諸多有氣節(jié)的仁人志士,都希望有一位真正的勇士,來保衛(wèi)家國。
項羽的勇猛天下無敵,他是秦末起義軍的領袖,消滅了秦軍主力,威震天下,雖然項羽最后落敗于劉邦。但詩人在詞中極盡刻畫了項羽的勇猛與無畏,追念項羽的英雄氣概。
6、《烏江項羽廟》
宋·吳龍翰
蓋世英雄只恁休,千年遺恨大江流。
漢提義帝作張本,當日君輸?shù)谝换I。
吳龍翰認為項羽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誅殺義帝,輸了第一步,而這也給了劉邦起兵反對項羽的完美借口。
秦末時,各路諸侯起兵反秦,項梁聽從范增的建議,將楚懷王熊槐之后熊心立為楚懷王,即義帝。后項羽不滿義帝,殺掉了他。
劉邦得知義帝死訊,令三軍發(fā)喪,縞素三日。發(fā)檄文布告全國,指斥項羽弒君,大逆不道,天下諸侯群起響應,劉邦得各路大軍,共計五十六萬人,殺奔彭城,討伐項羽,揭開楚漢之爭序幕。
7、《項羽》
宋·陸游
八尺將軍千里騅,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盡無施處,路到烏江君自知。
陸游闡述了項羽的長處和短處。
項羽勇猛無敵,拔山扛鼎,不足為奇。卻剛愎自大,謀士范增在他帳下無施展之處,及至到了烏江,末路之時,你才會知道,沒有智謀,結(jié)局是多么凄慘。
8、《詠史詩·鴻門》
唐·胡曾
項籍鷹揚六合晨,鴻門開宴賀亡秦。
樽前若取謀臣計,豈作陰陵失路人。
唐代詩人胡曾對于項羽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感到十分惋惜。
胡曾說:項羽勇猛冠絕天下,讓天下人震驚。滅亡秦朝后,舉行鴻門宴慶賀。如果項羽聽取了范增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殺掉了劉邦,后來,又怎么會在陰陵迷路,最后命喪垓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