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的詩句有哪些(古詩《詠雪》)
2024-04-29
更新時間:2024-04-29 18:01:14作者:未知
古代出色的愛情詩恒河沙數(shù),但以愛情詩而留名于世的詩人卻寥寥無幾,或許是士大夫們對愛情并沒有那般重視吧,所以愛情詩數(shù)量質(zhì)量并重的,不過李商隱、元稹、黃仲則等詩人。
只是,李商隱的代表作《無題》組詩過于隱晦,詩評家都認為這些詩歌多有愛情之外的含義,故而失之純粹。黃仲則《綺懷》、《感舊》組詩美則美矣,但落李商隱之巢窠。而元稹的愛情詩,則是動人純粹的。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或許是因為元稹將愛和相思寫得太過動人,很多人都只記住了他的《離思》和《遣悲懷》,而忽視了元稹其他主題和風(fēng)格的詩作。畢竟是和白居易齊名的唐詩大家,在元稹現(xiàn)存的八百余首詩中,除了愛情詩亦有不少精品,比如他的《菊花》就是詠菊的千古名篇,還曾選入語文課本。
秋叢繞舍似陶家,邊繞里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大詩人陶淵明采菊東籬,與菊花為伴,將其象征意義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所以元稹這首詩的第一句,便以陶淵明來體現(xiàn)菊花的雅,它在秋天生長成叢,圍繞著房舍,就好似陶淵明的草屋一般,再簡陋的建筑,在菊花叢中,也幽雅無比,是遠離塵俗喧囂的絕佳隱逸之地。
萬木蕭條之時,金黃一片的菊花,令詩人入了迷,他也繞著屋舍的籬笆,觀賞著菊花。太陽漸漸西下,可詩人卻沒有離開的意思,仿佛也成為了五柳先生。花瓣嫻靜,花香清雅,置于玉堂不俗,生于茅屋有光。
為何詩人都偏愛菊花呢?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對人也一樣,對物也如此。菊花能夠從百花中脫穎而出,位列四君子,是因為當(dāng)所有花兒都懼怕干燥和冷冽的時候,它在霜風(fēng)中綻放金黃,用不媚不俗的姿態(tài),為木葉搖落的蕭瑟秋季,增添了一抹亮眼的色彩。
當(dāng)菊花凋謝之后,再無花兒留在枝頭。它就像一位孤獨的守護者,用自己短暫的一生,去守護世界的魅力,菊花在奉獻,卻高潔,這教人如何不愛。
晉代時期,菊花就被賦予了隱逸孤高的精神。菊花不在東風(fēng)中與百花爭奇斗艷,只在秋風(fēng)落葉中盛放。這種不趨時的習(xí)性,恰似幽人獨往來。而風(fēng)霜中傲然的身姿,又似積極同黑暗斗爭的勇者。
這種精神,像極了道家的隱士,又有儒家的君子之風(fēng)。窮則恪守自己的氣節(jié),獨善其身;達則奉獻自己的力量,兼善天下。菊花既像是國士,又像是高士,自然也成了文人寄托精神的絕好意象。
王安石讀到這首詩后,覺得元稹以“菊花最晚凋零”的立意角度十分不錯,因此也用這個立意挑戰(zhàn)了一首《菊花》,其中相同立意的那句是“千花萬卉凋零后,始見閑人把一枝”。王安石寫完覺得自己這首詩不錯,至少是勝過了鄭谷的《十日菊》。
然而許多詩家認為此詩并不如何。清代馮班認為:
首先“凋零”就用得不合適,“閑人”更是牽強,而“一枝”像是說梅花,因為南北朝有“聊贈一枝春”來寫梅花。完全不如元稹《菊花》詩語意俱足。
元稹用簡短的語句,通過菊花的習(xí)性,體現(xiàn)了菊花承載的精神,最后一句像是以自問自答的形式說出了喜愛菊花的理由,但又沒有說透徹,說明顯,而是留給讀者去想象品味,這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絕句,正是唐詩“無跡可尋”的意境所在。
本文結(jié)束,喜歡的朋友們請點贊。
本站發(fā)布的相關(guān)文章已登記【鯨版權(quán)】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否則本站有權(quán)進行維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