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不做銷售能做什么 為什么女孩子不要做銷售
2024-03-29
更新時間:2024-03-29 09:03:54作者:佚名
筆者有位老國朋友,學(xué)過幾年漢語后,為了讓自己說的中文更接地氣,平日里最愛用一些俗語。用得倒是挺順口,但對于它的意思卻總是一知半解。
隨便舉個例子,比如他平日里愛用“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個俗語,就自然而然地認(rèn)為在古人眼中,黃河一定是很難到的一個地方。但他不知道的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原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本來和黃河沒什么關(guān)系。烏江是項羽自刎之處,李清照曾寫“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里的江也是指烏江。所以后人用“不到烏江心不死”來形容一個人不達(dá)目的不罷休,只是不知為何在流傳過程中,烏江變成了黃河。
雖然很多人不知道“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來歷,但多數(shù)人卻也不會理解錯這個俗語,這也就無傷大雅了。但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個俗語,雖然很多人經(jīng)常用,卻理解錯了,這個俗語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在很多人看來,這個俗語是指回頭草不好,所以好馬不會吃它,但事實上并非如此。
在古人眼里,什么樣的馬才算是好馬呢?首先,能日行千里肯定是極好的,韓愈曾寫過一篇《馬說》,首句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次,馬要夠忠心,好馬要不易二主。但是古人的這兩個標(biāo)準(zhǔn),到了民間百姓眼里,卻有更直接的體現(xiàn)方式:不吃回頭草。其實這5個字就完美地詮釋了什么是好馬:
一匹好馬要夠有能力。它從起點出發(fā)一路吃草,要能一眼就判斷出哪些是嫩的草,然后路過時食之,這是它識草的能力,靠的是經(jīng)驗和良好的視力。明代文人張弼在《自題近視》一詩中,曾自嘲自己“自慚駑鈍非良驥,也與麒麟一樣蹄”,意思是說自己視力不行,已經(jīng)不能算是良駒了。理解了這一點,其實我們就能明白好馬不吃回頭草,并不是指回頭草不好,而是因為好馬一路走來時,沒有東啃一下,西啃一下,已經(jīng)把當(dāng)時眼前的好草已經(jīng)吃完了,所以自然不用再吃回頭草了。
這個俗語經(jīng)過民間的流傳,發(fā)展到書面后,就有了新的意義,如今它被用來形容:有遠(yuǎn)大志向的人是很堅毅的,哪怕受到挫折,也不回頭。這個意思清代李漁的小說中首次使用:“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fù)了衣巾”。后來高陽的《胡雪巖全傳》中,也用到過。
很多俗語最開始都是只有一句的,但民間在使用時卻會根據(jù)大家的切身體會,給它續(xù)上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也不例外。但因為前一句太出名了,所以很多人只知“好馬不吃回頭草”,卻不知它的下一句其實更經(jīng)典,很發(fā)人深省,這下一句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浪子回頭金不換“其實也是一個俗語,說的是有位名叫金不換的富家子,從小很不知節(jié)儉,曾在在宛山上花不少錢造了個石幢。后來他終于敗光了所有家當(dāng),成了乞丐,此時他才醒悟過來,從此好好耕種,于是大家便稱此事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把這個俗語與“好馬不吃回頭草”放在一起是很有深意的。普通的馬很難做到吃草時不漏掉一些好草,所以吃回頭草是很正常的;而我們一般人,也無法在下決定前就考慮得很周全,很多時候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如果發(fā)現(xiàn)做錯了,自然就要回頭。這個世界千里良駒畢竟是少數(shù),普通的馬和平凡人才是大多數(shù),對于我們來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或許更有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后一句其實才更經(jīng)典。大家說對不對,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