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的新兵的徽記哪里得(原神新兵的徽記在哪搞)
2024-07-02
更新時間:2024-07-02 14:43:57作者:未知
兩名美國宇航員能否安全回來引關注 圖為資料圖
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兩名美國宇航員6月5日乘坐“星際客機”飛船升空進入國際空間站,原定6月14日返回地球,但因飛船故障,迄今未歸。
這件事情正在全球范圍內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他們能回來嗎?他們能安全回來嗎?
這個問題太專業(yè)了。有記者采訪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龐專家回答提問時,全程引用了美國波音公司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下稱“NASA”)說法,沒有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筆者猜測,龐專家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但是這個事情太敏感、專業(yè)性極強,他作為傳播專家,確實不便給出預測,這是可以理解的。
綜合波音和NASA的說法,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可以歸納出以下幾條要點:
第一,波音制造的這款星際客機飛船,技術上確實不成熟,原定發(fā)射日期被推遲,發(fā)射前故障頻發(fā)。
第二,飛船帶病升空,一方面說明波音方面有巨大的壓力,太需要一次成功證明自己;另一方面也說明,波音和NASA判斷飛船的故障屬于小毛病,并不影響此次任務。
第三,根據媒體報道,飛船升空之后發(fā)生了預料之外的情況,有另外的四次氦氣泄漏以及一個發(fā)動機的故障。這些新情況導致飛船無法按計劃返回。
第四,波音和NASA正在完善應急方案,這兩名宇航員仍有可能乘坐飛船返回地球。
第五,萬一兩名宇航員不能乘坐原來的飛船返回,還有兩個備選方案:一個是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發(fā)射龍飛船將人接回,一個是用俄羅斯的聯盟飛船將人接回。這兩款飛船都是成熟的產品。其中聯盟飛船自20世紀60年代首飛,一直運行良好。龍飛船也有10次載人飛行經歷,穩(wěn)定可靠。當然,這兩個方案都將打亂國際空間站正常的宇航員往返次序。
第六,有自媒體暗示兩名美國宇航員加快了國際空間站的食品消耗,并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風險。這個問題應該是不存在的,因為國際空間站有定期的物資補給。另外,在兩名美國宇航員到來之前,國際空間站有7名人員駐守,多兩張嘴而已,短期內不會發(fā)生食品短缺的問題。
綜上,兩名美國宇航員安全返回地球大概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時間不能確定。
這件事情的背后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太空探索的未來。
冷戰(zhàn)時期,太空探索的格局是美蘇較量,美國載人登月成績亮眼,蘇聯則在空間站建設方面持續(xù)發(fā)力。從禮炮1號到禮炮7號,蘇聯往天上發(fā)射了7座空間站;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又建造了和平號空間站。上述8個空間站雖然規(guī)模不大,都已退役,但俄羅斯也因此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冷戰(zhàn)結束后,太空探索迎來大合作時代,最重要的標志就是美國牽頭16個國家建設的、目前正在運行的國際空間站。說是16個國家,事實上真正挑大梁的,是美俄兩國。美俄在國際空間站方面的合作是很深的。在美國航天飛機退役之后的很長時間內,對國際空間站的人員、物資輸送都由俄羅斯完成。即使俄烏沖突爆發(fā),美俄關系十分緊張,這種合作也沒有停止。美俄最近的兩次合作,是今年3月23日,俄羅斯“聯盟MS-25”飛船載人前往國際空間站,4月6日俄羅斯“聯盟MS-24”飛船載人返回地球,兩次任務乘組中,各有一名美國航天員。
這種國際空間站模式的合作,隨著美俄關系惡化以及國際格局的演變,已經走向末路。
美國已經決定在2030年將國際空間站正式除役。為此,NASA給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8.43億美元,讓其制造一種類似太空拖船的裝置,將國際空間站拖離軌道,墜入南太平洋。
接下來,美國將協助私人公司,在近地軌道開發(fā)商業(yè)空間站。
在月球探索方面,美國制定了一個《阿爾忒彌斯協定》(Artemis Accords),截至2023年年底,有33個國家簽署了這個協定。這個協定是2020年出臺的,彼時美國希望在2024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現在看,這個愿望大概率是要落空了。
俄羅斯往哪個方向走,還是未知數。
歐洲航天局在與中國進行了幾次試探性的合作之后,對于繼續(xù)合作意興闌珊。
由此,太空探索呈現出了多頭并進、分分合合的局面。
筆者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太空探索能再次進入全球大合作時代。畢竟,這是全人類的挑戰(zhàn),除了精誠協作,人類別無選擇。
延伸閱讀
嫦娥六號攜月背采樣成功返回,外媒:一個愚蠢的原因讓NASA不能研究寶貴樣本
“有一個極其愚蠢的原因使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無法研究中國驚人的新的月球巖石。”科技新聞網站“未來主義(Futurism)”6月30日以此為題報道,關注美國在中國探月工程取得又一重大成就之際面臨的尷尬處境,即美國此前在對華航天合作方面的“沃爾夫條款”禁止該國研究來自中國的月球背面采樣,對此這家媒體直言,美方這一操作“極其愚蠢”。
據新華社報道,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于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qū)域,工作正常,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另據央視新聞報道,26日下午,探月工程嫦娥六號返回器舉行開艙活動,為嫦娥六號任務工程實施階段畫上圓滿的句號。
6月3日,嫦娥六號攜帶的“移動相機”自主移動后拍攝并回傳的著陸器和上升器合影 新華社發(fā)(國家航天局供圖)
“這次任務讓國際科學界興奮不已。”“未來主義”網站報道稱,隨即話鋒一轉,“但有一個國家將被禁止深入研究這些極其罕見的樣本,就是美國?!眻蟮离S即提到開篇中那個所謂的“沃爾夫條款”。
據介紹,受阻于美國國會2011年通過的“沃爾夫條款”,中美官方航天合作長期處于“冷凍”狀態(tài)。由美國前國會議員弗蘭克·沃爾夫起草、推動的這一條款,以立法形式禁止中美兩國的雙邊航天合作。但實際上,依據“沃爾夫條款”,“例外”也存在可能性,只不過NASA須說服國會和聯邦調查局,與中方接觸和合作“不會造成導致技術、數據或涉及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的其他信息轉移到中國或中國公司的風險”。
“未來主義”網站稱,美國“沃爾夫條款”原本是想要“向中國施壓”,但過去十余年來美國“期望的變化”并沒有實現。相反,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
關于“沃爾夫條款”與嫦娥六號,中方6月底曾作出回應。6月27日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回應中美在太空領域開展合作的可能性時表示,在同美方開展航天領域合作交流上,中國一直持開放態(tài)度。但是,美國“沃爾夫條款”阻礙了中美航天合作,這是障礙根源。如果美方真的希望能跟中國開展正常的航天交流,應當采取切實的措施清除障礙。
圖為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資料圖,他表示在同美方開展航天領域合作交流上,中國一直持開放態(tài)度
“未來主義”網站還提到,盡管有所謂“沃爾夫條款”,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認同這樣的想法。報道稱,中國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負責人劉云峰在6月27日新聞發(fā)布會上對記者說:“中方歡迎各國科研人士按照有關流程提出申請,共享惠益?!?/p>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沃爾夫條款”,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在航天領域在對華合作上“犯難”。2023年10月,中方宣布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將面向國際開放申請。香港《南華早報》去年12月1日披露,NASA向其內部人員發(fā)送電子郵件,告知后者該機構已尋求讓美國國會在對華航天合作方面的禁令“沃爾夫條款”上開“綠燈”,允許研究人員申請獲取并研究中國采集到的月球科研樣品,原因是中國采集的樣品具有“獨特價值”。不過《南華早報》還稱,上述電子郵件同時也提及,為此次研究申請“開綠燈”是一個特例,“這項津貼專門適用于嫦娥五號任務樣本;有關NASA資助項目與中國開展雙邊活動的正常禁令仍然有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