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施肥立秋前后最佳(韭菜秋天什么時候施肥)
2023-05-31
更新時間:2023-05-26 12:08:10作者:未知
苦竹葉
【異名】
傘柄竹(《中國樹木分類學補編》)。
【基原】
為禾本科苦竹屬植物苦竹的嫩葉。
【原植物】
苦竹葉
苦竹 pleiblasius amarus( keng)keng l(arundinaria amara keng)
植株呈小喬木或灌木狀。竿直立,高3~5m,粗1.5~2cm,竿壁厚約6mm。幼竿淡綠色,具白粉,老時綠黃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救生或叢生,圓筒形,竽環(huán)很隆起;每節(jié)有3~7分枝,珥有1圈褐色籜鞘基部殘留物,籜鞘厚紙質(zhì)和草質(zhì),綠色,無或有細小的紫色斑點,有棕色或白色小刺毛,基部與竿相連處較密,內(nèi)面光滑而有光澤,邊緣密被金黃色的纖毛;籜耳很小;籜舌截平;籜葉細蠔披針形;葉鞘無毛,有橫膊;葉舌質(zhì)堅硬,截乎,長0.5~2mm;葉片披針形,質(zhì)堅韌,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有微毛,尤以基部為甚;葉柄長2~7mm?;ㄖ坑邪ㄐ蚍种εc小穗柄略扁平,常呈渡狀曲折,小穗綠色,小穗有8~12小花,長4~6cm,綠色或姨紫色;頓3~5,有銳尖頭,邊緣有纖毛;外稃披針形,近革質(zhì),有橫脈,邊緣租糙,內(nèi)稃背部2脊間有溝紋,鱗被3;雄蕊3,有細長而互相分離的花絲,花藥黃色,藥隔不伸出;花柱l,柱頭3,羽毛狀。穎果長圓形?;ㄆ?~5月。
生于向陽山坡或平原,多為栽培。分布于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莖竿經(jīng)火烤后流出的渡汁(苦竹瀝)與莖竿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苦竹茹)、撤莖(苦竹根)、嫩苗(苦竹筍)、枯死的幼竹莖稈(仙人枝)亦供藥用,另設專條。
【采收加工】
6~10月采摘,鮮用或曬干。
【藥材】
苦竹葉 folium pleiobbst. amari產(chǎn)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性狀干燥葉多呈細長卷筒狀。展開后葉片為披針形,長6~12cm,寬10~15mm。先端尖銳,基部圓形,葉柄長6~10mm,上面灰綠色,光滑,下面粗糙有毛,主脈較粗,兩側(cè)脈8~16條。邊緣的一側(cè)有綁鋸齒。質(zhì)脆而有彈性。氣弱,味微苦。
【藥性】
苦,寒。歸心、肝經(jīng)。
1.《日華子》:味苦、冷、無毒。
2.《全國中草藥匯編》:甘、淡、寒。
【功用主治】
清心,利尿,明目,解毒。主治熱病煩渴,失眠,小便短赤,口瘡,目痛,失音,燙傷。
1.《別錄》:疔口瘡,且痛,明目,利九竅。
2.《日華子》: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除煩熱發(fā)汗,治中風失音。
3.《綱目》:殺蟲。
4.《分類草藥性》:治煩熱,解毒,退小兒潮熱,煅(末敷)湯火傷。
5.《全國中草藥匯編》:解渴利尿。主治口渴,尿少色黃。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2g。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選方】
1.治卒失聲,聲噎不出濃煮苦竹葉服之。(《補缺肘后方》)
2.治小兒頭瘡,耳上生瘡竹葉燒末和豬脂涂上。又以雞于白敷之亦妙。(《子母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