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蓮的繁殖方法(馬蹄蓮的繁殖方法和過程)
2022-12-02
更新時間:2022-03-06 17:05:33作者:未知
蟾蜍是有毒的,其皮疣有腮腺,內(nèi)含有毒液,沒有劇毒。蟾蜍,也叫蛤蟆。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nèi)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猴子、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們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蟾蜍身上最大的一對瘰粒位于頭側(cè)鼓膜上方的耳后腺。這些腺體能分泌白色毒液,也因此,人們會遠離它。常見的種類有大蟾蜍、新疆的綠蟾蜍、長江以北的花背蟾蜍、西藏蟾蜍和南方的黑眶蟾蜍等。
蟾蜍水陸兩棲,皮膚布滿小孔具有滲透性,外加它們從出生就沒有羊膜和殼等結(jié)構(gòu)的保護,致使它們對環(huán)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類群,兩棲動物被認為是檢測環(huán)境變化的風向標。
白天,大蟾蜍多隱蔽在陰暗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內(nèi)或草叢中。傍晚,在池塘、溝沿、河岸、田邊、菜園、路邊或房屋周圍等處活動,尤其雨后常集中于干燥地方捕食各種害蟲。大蟾蜍冬季多潛伏在水底淤泥里或爛草里,也有在陸上泥土里越冬的。
蟾蜍全身多處可入藥,包括蟾酥、蟾皮、干蟾、蟾蜍頭、蟾蜍舌、蟾蜍肝、蟾蜍膽等。其中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的蟾酥、干蟾、蟾皮和蟾衣,分別是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膚腺分泌物、干燥全體、表皮及自然褪下的角質(zhì)衣膜。蟾蜍制品藥用價值非常高。蟾酥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等功能。蟾皮的用藥歷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