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芽土豆還能吃嗎 發(fā)芽土豆還能吃嗎圖片
2022-12-03
更新時間:2022-06-29 10:13:12作者:admin
現(xiàn)在是處暑節(jié)氣附近,溫度開始顯著下降,感覺夏天已經(jīng)徹底過去了,但是處暑之后有個秋老虎,秋老虎的炎熱天氣的代名詞,處暑之后的白露熱不熱?白露天氣還熱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白露節(jié)氣天氣不會太熱。
有句古詩叫:“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說的就是白露節(jié)氣時的天氣變化,白露節(jié)氣時,溫度降低、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jié)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白露天氣不熱了。
白露節(jié)氣時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zhuǎn)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云,地面輻射散熱快,所以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
蘇州白露時節(jié)要吃雞頭米,雞頭米即新鮮芡實,俗稱雞頭,果實呈圓球形,尖端突起,狀如雞頭,雞頭米中含有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胡蘿卜素、粗纖維、灰分等營養(yǎng)成分,食用后有健脾益氣,固腎澀精等作用。
桂花糖芋艿是江南地區(qū)傳統(tǒng)甜品,從前是中秋節(jié)專吃的食物,光潔的芋艿口感酥軟,綿甜的湯汁呈醬紅色,鮮亮誘人,散發(fā)著濃郁的丹桂花香,特別受老年人的喜愛,而且做起來很簡單。
做法:選用新鮮的香芋加適量紅糖燜熟,撒以桂花而食。
在蘇州地區(qū)有句俗語叫:“秋意濃白果熟”。蘇州是全國產(chǎn)白果的“大戶”,產(chǎn)量約占全國的20%,主要集中在蘇州的東、西山。
白露時節(jié),在東、西山大片的白果樹林里,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一串串白果,藏在茂密的葉子中間。每年秋天,道前街上經(jīng)常有人沿路在草坪里撿掉落的白果。
白露時節(jié)非常適合拆舊建新,比如有的業(yè)主一直覺得臥室空間太大,那么恰逢白露節(jié)氣,就可以在臥室里建個小房間;如果家中的衛(wèi)生間與臥室的門相對,就可以在這個時候修改一下衛(wèi)生間或臥室的門向;此外,這個時節(jié)秋高氣爽、空氣干燥,裝修時還有利于油漆涂料等有機物的揮發(fā)。
這個季節(jié)是女性最容易心動的時節(jié),也是女性的“桃花季”,大齡未婚男女若是能夠把握好這個機會,一定會告別單身,過年的時候也可以帶個人回去。
白露節(jié)后,買一盆葉莖多、圓葉的植物放在客廳或臥室,可以有效的凈化空氣。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醫(y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jié)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
白露之后天氣冷暖多變,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很容易誘發(fā)傷風感冒或?qū)е屡f病復發(fā)。如果這時候貪食寒涼,更容易把脾胃的機能變得不正常,損傷脾胃陽氣,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yīng)禁忌。
白露是整個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jié)氣。白露以后,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zhuǎn)涼,地面的水汽結(jié)露就開始增多了。過了白露,人們?nèi)菀壮霈F(xiàn)口干、唇干、咽干、皮膚干燥等癥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
建議:白露時節(jié)的飲食應(yīng)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yǎng)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進食不宜過飽,以免增加我們腸胃的負擔,導致胃腸疾病。
白露是一個表征天氣轉(zhuǎn)涼的節(jié)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氣溫差較大,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
建議:要注意早晚溫差,及時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臥不可貪涼,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正是說明這個道理。
秋天氣候宜人,是一年中難得鍛煉身體的好季節(jié)。而白露節(jié)氣的養(yǎng)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雖然秋天比較適合戶外運動,但白露季節(jié)選擇運動項目應(yīng)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
建議:
1,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
2,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平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如呼氣、閉目養(yǎng)神,做到動靜和諧。
原料:沙參15—20克,枸杞15—20克,玫瑰花3—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沙參煎汁去渣,后以藥汁與枸杞、粳米同入沙鍋,再加水適量,用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玫瑰花、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滋陰潤燥、養(yǎng)血明目。利于陰血虧虛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帶血、咽喉干燥、聲音嘶啞、胃脘灼痛、饑而不欲食、干嘔呃逆、頭暈眼花、兩目干澀、視物模糊、手足心低熱等。
原料:阿膠30克,糯米50—6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后放入紅糖,稍煮二三沸即可。每日早、晚溫熱服食,三天為一療程。間斷服用,連續(xù)服食會有胸悶氣滿不舒之感。
功效:養(yǎng)血止血,可治于陰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眼花、面色無華、心慌心悸、失眠健忘、月經(jīng)后期、經(jīng)少色淡、經(jīng)閉不行、漏下不止、胎動不安、胎漏下血、久咳咯血、吐血衄血、大便出血及肺結(jié)核咯血、支氣管擴張出血等。
原料:人參3克,百合1—2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人參研末;百合剝皮去須,洗凈切碎;后共與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益氣滋陰、潤肺安神。氣陰兩虛所致的心悸氣短、煩渴神疲、久病形瘦、失眠健忘、心神不寧、食欲不振、久咳聲低、干咳少痰,以及神經(jīng)衰弱、癔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jié)核、支氣管擴張、百日咳等而屬氣陰虧虛者。
注意:外受風寒及發(fā)熱、舌紅苔黃、便結(jié)尿黃等實熱所致咳嗽,均不宜服。
配料:柚子(越冬最佳)1個,公雞1只,精鹽適量。
做法:公雞去毛、內(nèi)臟洗凈,柚子去皮留肉。將柚子放入雞腹內(nèi),再放入汽鍋中,上鍋蒸熟,出鍋時加入精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補肺益氣,化痰止咳。
原料:豬肺250克,冬蟲夏草1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作:先將豬肺除去血污,清洗干凈,切成小塊。將豬肺與冬蟲夏草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燉湯,待豬肺熟爛后,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diào)味,飲湯食肺。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補肺腎、止咳喘。適合肺腎氣虛、氣陰兩虛所致的久咳干咳、胸痛咯血、氣短喘促、不相接續(xù)、動則尤甚、聲音低怯、腰膝酸軟、尿隨咳出,以及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癌咳喘咯血而屬肺腎兩虛者。
原料:大棗20克,烏梅20克,冰糖適量。
制作:將大棗、烏梅洗干凈,人沙鍋加水適量,文火煎取濃汁,兌入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滋陰、益氣、斂汗。適合陰津虧虛所致的煩熱口渴、氣短神疲、盜汗不止等。
原料:鯽魚1條(約500克),甜杏仁12克,紅糖適量。
制作:先將鯽魚去掉鱗、腮,剖除內(nèi)臟洗干凈,切成幾塊,將鯽魚與杏仁、紅糖一并熬湯,魚熟后即可飲湯食魚(可稍拌醬油)。食魚喝湯,適量。
功效:益氣健脾、滋陰理肺。慢性支氣管炎,癥屬氣陰虧虛型,癥見形體消瘦、倦怠乏力、咳嗽痰多、氣短聲低喘促、咳劇或痰中夾有少量血絲者適用。
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當?shù)亓曀渍J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于吃一只雞那么補。這種說法固然比較夸張,但是白露節(jié)氣吃龍眼確實對身體多有裨益。
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yǎng)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等很多種疾病。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jié)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于此日采集“十樣白”,以煨烏骨白毛雞、鴨子或豬肘子,據(jù)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guān)節(jié)炎)。
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即白芍、白芨、白術(shù)、白扁豆、白蓮、白茅根、白山藥、百合、白茯苓、白曬參,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yīng)。
在浙江文成,人們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后,不會發(fā)胃酸,故舊時農(nóng)家在白露節(jié)以吃番薯為習。
江蘇南京人十分重視節(jié)氣的“來”和“去”,逐漸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節(jié)氣習俗。愛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jīng)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jīng)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湖南資興的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jié)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
江蘇和浙江也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xiāng)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來逐漸消失。
生活在江蘇太湖畔的老百姓會在白露時節(jié)祭禹王。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jié),這里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guī)模為最大,歷時一周。
鴻雁來:鳥從北向南飛,大曰鴻,小曰雁。
玄鳥歸: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
群鳥養(yǎng)羞: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言:“八月節(jié)……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古人認為陽氣在“夏至”日達到頂點,而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至“白露”,陰氣愈重,清晨的露水愈厚,凝成一層白水滴,故稱“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