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錢入?。ㄏ胩崆叭胱【频暝趺凑f)
2023-09-21
更新時間:2023-09-21 16:05:55作者:佚名
1、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2、無價之寶 中國十大傳世國寶
3、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四羊方尊
4、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水晶杯
5、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曾侯乙編鐘
6、猜你喜歡: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留下了許許多多文物,成為了后代研究歷史的寶貴借鑒,它們的價值和意義是無可取代,讓人由衷贊嘆過去的歷史文化。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蜀地織錦護臂,為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新疆和田地區(qū)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fā)現(xiàn)該織錦。收藏于新疆博物館。
該織錦呈圓角長方形,長18.5厘米,寬12.5厘米,邊上用白絹鑲邊,兩個長邊上各縫綴有3條長約21厘米、寬1.5厘米的白色絹帶,其中3條殘斷。織有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拔逍浅鰱|方利中國”織錦出土時,和作為隨葬品的弓箭、箭箙、短劍鞘等物品放在一起。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8字出自《史記·天宮書》“五星分天之中,積于東方,中國利;積于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p>
古代的“五星”指歲星、熒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天地回轉(zhuǎn),日月流逝,五星難以聚合。然而,漢元年十月,五星聚于東井,這在《天宮書》、《漢書》、《張耳傳》、《漢紀》均有記載。
通過“五星聚會”研究,科學家們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將會出現(xiàn)罕見的五星聚會天文奇觀。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東方”是我國古代星占術中特定的天穹位置,“中國”指黃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區(qū)及中原,是一個地理概念。“五星出東方”是指五顆行星在一時期內(nèi)同時出現(xiàn)于東方天空即“五星連珠”或“五星聚會”現(xiàn)象;“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即出現(xiàn)五星共見東方之天象,則于中國地區(qū)的軍國大事有利。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留下了許許多多文物,成為了后代研究歷史的寶貴借鑒,它們的價值和意義是無可取代,讓人由衷贊嘆過去的歷史文化。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蜀地織錦護臂,為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新疆和田地區(qū)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fā)現(xiàn)該織錦。收藏于新疆博物館。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后母戊鼎因鼎腹內(nèi)壁上鑄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shù)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只,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xiàn)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水晶杯
戰(zhàn)國水晶杯為戰(zhàn)國晚期水晶器皿,戰(zhàn)國水晶杯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鎮(zhèn)石塘村,現(xiàn)藏于杭州博物館。戰(zhàn)國水晶杯高15.4cm、口徑7.8cm、底徑5.4cm,整器略帶淡琥珀色,局部可見絮狀包裹體;器身為敞口,平唇,斜直壁,圓底,圈足外撇;光素無紋,造型簡潔。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xiāng)縣黃材鎮(zhèn)月山鋪轉(zhuǎn)耳侖的山腰上,現(xiàn)屬炭河里遺址。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據(jù)考古學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后將其分別配置在外范內(nèi),再進行整體澆鑄。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被史學界稱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東漢銅奔馬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云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xiàn)藏于甘肅省博物館。東漢銅奔馬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國漢代,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后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zhàn)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經(jīng)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銹。
長信宮燈
西漢長信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1968年于河北省滿城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西南約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2010年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zhí)燈跽坐的宮女,神態(tài)恬靜優(yōu)雅。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留下了許許多多文物,成為了后代研究歷史的寶貴借鑒,它們的價值和意義是無可取代,讓人由衷贊嘆過去的歷史文化。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xiāng)縣黃材鎮(zhèn)月山鋪轉(zhuǎn)耳侖的山腰上,現(xiàn)屬炭河里遺址。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據(jù)考古學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后將其分別配置在外范內(nèi),再進行整體澆鑄。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被史學界稱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頸飾口沿外侈,每邊邊長為52.4厘米,其邊長幾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肩、腹部與足部作為一體被巧妙地設計成四只卷角羊。肩部四角是四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于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于尊腹部及圈足上。整器花紋精麗,線條光潔剛勁。尊腹即為羊的前胸,羊腿則附于圈足上,承擔著尊體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頸背部飾鱗紋,兩側(cè)飾有美麗的長冠鳳紋,圈足上是夔紋。
方尊頸部飾由夔龍紋組成的蕉葉紋與帶狀饕餮紋,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有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間。全體飾有細雷紋。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線合范處均設計成長棱脊,其作用是以此來掩蓋合范時可能產(chǎn)生的對合不正的紋飾,既掩蓋了合范痕跡,又可改善器物邊角的單調(diào),增強了造型氣勢,渾然一體。
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后將其分別配置在外范內(nèi),再進行整體澆鑄。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線雕、浮雕、圓雕于一器,把平面紋飾與立體雕塑融會貫通,把器皿和動物形狀結合起來,恰到好處,以異常高超的鑄造工藝制成。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留下了許許多多文物,成為了后代研究歷史的寶貴借鑒,它們的價值和意義是無可取代,讓人由衷贊嘆過去的歷史文化。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水晶杯。
水晶杯
戰(zhàn)國水晶杯為戰(zhàn)國晚期水晶器皿,戰(zhàn)國水晶杯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鎮(zhèn)石塘村,現(xiàn)藏于杭州博物館。戰(zhàn)國水晶杯高15.4cm、口徑7.8cm、底徑5.4cm,整器略帶淡琥珀色,局部可見絮狀包裹體;器身為敞口,平唇,斜直壁,圓底,圈足外撇;光素無紋,造型簡潔。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將戰(zhàn)國水晶杯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戰(zhàn)國水晶杯不僅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就其工藝水平而論,也是無以倫比的珍品。是杭州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戰(zhàn)國水晶杯的稀有之處在于它是由一整塊水品打磨而成,經(jīng)過細致的拋光處理,是中國早期水晶器皿中個頭最大的。這么大的形體必然増加了制作的難度,而這么大的一塊完整的高品質(zhì)水晶也是極其罕見的,所以無論是從原料還是從工藝上來說,在戰(zhàn)國時期的生產(chǎn)條件下都是出類拔萃的。
當然真正令人驚嘆的,不僅僅是原料工藝,而是它和當今人們所用的玻璃杯極其接近的外形,這也許是歷史的一種巧合,也可能是一種必然。戰(zhàn)國時期的古人在用一塊巨大的水品磨制器皿時,限于制作水平而選擇這樣的線條輪廓來達到美觀、實用,并且降低制作難度的目的;幾干年后的人們所使用的這種形態(tài)的玻璃杯,也一樣有著經(jīng)濟耐用和美觀的特點,雖然材質(zhì)不同,制作手段也不同,但所達到的目的是相同的。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留下了許許多多文物,成為了后代研究歷史的寶貴借鑒,它們的價值和意義是無可取代,讓人由衷贊嘆過去的歷史文化。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zhàn)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曾侯乙編鐘數(shù)量巨大,完整無缺。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鐘架上。最上層3組19件為鈕鐘,形體較小,有方形鈕,有篆體銘文,但文呈圓柱形,枚為柱狀字較少,只標注音名。中下兩層5組共45件為甬鐘,有長柄,鐘體遍飾浮雕式蟠虺紋,細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鐘共65枚。鐘上有錯金銘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關于音樂方面的。
在鼓中部和左面標出不同音高如宮、羽、宮曾等22個名稱,另一面鑄有律名、調(diào)式和高音名稱以及曾國與楚、周、齊、晉的律名和音階名稱的對應關系。另有一件镈鐘,位于下層甬鐘中間,形體碩大,鈕呈雙龍蛇形,龍體卷曲,回首后顧,蛇位于龍首之上,盤繞相對,動勢躍然浮現(xiàn)。器表亦作蟠虺裝飾,枚扁平。镈鐘上有銘文,記述此镈鐘乃楚惠王贈送的殉葬品。
鐘架為銅木結構,呈曲尺形。橫梁木質(zhì),繪飾以漆,橫梁兩端有雕飾龍紋的青銅套。中下層橫梁各有三個佩劍銅人,以頭、手托頂梁架,中部還有銅柱加固。銅人著長袍,腰束帶,神情肅穆,是青銅人像中難得的佳作。以之作為鐘座,使編鐘更顯華貴。
中國十大無價之寶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世界十大無價之寶十大傳世國寶中國傳世國寶曾侯乙編鐘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