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嘉興博士后出站生活補助申請政策(嘉興博士后工作站)
2023-07-06
更新時間:2023-07-06 15:39:00作者:佚名
經(jīng)中美雙方商定,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將于7月6日至9日訪華。這是今年6月中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后,美國又一高官訪華。這也標志著,去年中美領導人巴厘島會晤后,因“氣球事件”一度中斷的高層接觸,已逐漸回歸正軌。
“布林肯和耶倫訪華,證明拜登政府并不缺乏對華接觸的勇氣?!?月4日,來京出席第11屆世界和平論壇的美國前助理國務卿、美國亞洲協(xié)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總裁丹尼爾·拉塞爾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說。
拉塞爾指出,雖然中美關系仍未走出低谷,美國國內(nèi)政治現(xiàn)實也影響了拜登政府采取更靈活的對華政策,但自布林肯訪華以來,中美接觸對話呈現(xiàn)出積極態(tài)勢。他特別強調(diào),布林肯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不僅舉行了長時間的正式會晤,還共進工作午餐,這種“非正式對話”能給予雙方坦率交流的空間,中美雙方在未來一段時間的高層會晤中可以多多使用。
今年69歲的拉塞爾長期在美國國務院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曾任白宮國安委亞洲事務高級主任。2013年到2017年,他擔任美國國務院分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受新冠疫情影響,這是拉塞爾三年來首次訪問中國。他感慨道,自己的第一印象就是“北京的天真藍”。近期,受加拿大山火影響,拉塞爾在紐約家中看到窗外一片灰白和朦朧,這讓他想起曾在北京經(jīng)歷的霧霾天。而現(xiàn)在,“北京的空氣改善是積極且顯著的,我祝賀這里的人們?nèi)〉眠@個重要成就”。
拉賽爾。圖/世界和平論壇組委會供圖
“要爭論,但不要試圖贏得爭論”
中國新聞周刊:這是你自2019年以來第一次訪問中國,你覺得中美雙方人士在北京的對話氛圍,和三年前相比是否有什么不同?
拉塞爾:我看到的是一幅復雜的畫面。在公開場合,一些人的發(fā)言比較放松,另一些人則比較緊張;一些人思想很開放,也有一些人表現(xiàn)得很憤怒,盡其所能地指責對方的錯誤,展開最激烈的爭論。
對于這些景象,我首先要說:批評并非是壞事,如果我們想尋求建設性的雙邊關系,我們都必須批評對方做錯了什么。
但是,外交官不是律師,國際關系中的對話——不管是一軌對話還是二軌對話——都不是法庭辯論。這種爭論的狀態(tài)將持續(xù)下去,卻不會有什么“終審判決”。因此,我們要爭論,但不要試圖贏得這種爭論。這才是溝通。
三年來,中美之間缺乏溝通。這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疫情隔離的因素。如今,疫情已基本過去,但政治上的僵局尚未結束,或許還可能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我們現(xiàn)在迫切需要找到有效管理分歧的方法,需要潤滑劑以避免緊張局勢升溫,需要“滅火系統(tǒng)”以避免升溫演變?yōu)槲C。
中國新聞周刊:布林肯6月訪問中國,或許是緩解你所說的“政治僵局”的關鍵一步,中美之間更多的高層對話也將啟幕。那么,我們應如何提高這些對話的“質(zhì)量”?作為奧巴馬政府分管亞太事務的高級外交官,你有什么經(jīng)驗可以分享嗎?
拉塞爾:說以前中美之間的會晤更友好,但現(xiàn)在不友好,是不準確的。我認為我接觸過的中國同行大多非常有外交談判的天賦,英語流利,善于表達,解釋中方的政策極有說服力。他們可以展現(xiàn)出強硬的一面,也可以表現(xiàn)得很熱情。
不過,近些年中美之間的外交對話,在一些方面變得更加“正式”。比如說,以前中國官員可能會在會晤中使用英語,而現(xiàn)在更多地選擇用中文發(fā)言。
但是,在非正式場合,我們依然能進行坦率的交流,我能感受到中國外交官的專業(yè)和才華。在這種“會議室外”的對話中,他們會有力地陳述中國的利益和立場,但我們之間的交流是一種真正的對話,而不是各自宣讀論點。
現(xiàn)在,在布林肯國務卿訪華期間,我們再次看到了這種積極的互動。布林肯和秦剛國務委員不僅進行了五個多小時的正式會晤,還在釣魚臺國賓館共進了工作午餐。我想這是一次坦率對話的機會??紤]到中美之間的高層外交對話才剛剛開始,這一點是令人欣喜的。未來我們應當推動更多非正式的對話,我們可以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但我們一定要多進行“真正的交流”。
6月18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中右)與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中左)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會談。圖/新華視覺
“拜登政府并不缺乏對華接觸的勇氣”
中國新聞周刊:你關于加強“非正式對話”的建議很有趣。不過,未來一段時期的中美對話是否仍存在一種“隱憂”:因為缺乏互信,高層對話的正常化進程或許會被類似“氣球事件”的新突發(fā)狀況所打斷。我們應當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維持雙邊高層對話的正?;??
拉塞爾:從某種程度上說,中美關系就像一個氣球。我們必須離開危險的地面,但各種各樣的問題讓氣球千瘡百孔,使我們無法起飛。有時我們剛剛升起,新的裂縫在氣球上出現(xiàn),使我們回到原地。
解決方案是,我們需要快速地、努力地工作,要不斷向氣球中注入氫氣。是的,中美之間的互信已經(jīng)流失,這是非常艱巨的挑戰(zhàn),沒有什么靈丹妙藥可用。這意味著任何微小的因素都可能導致我們的關系重回不穩(wěn)定。所以,我們當下需要務實,努力尋找機會以加強溝通,嘗試重建一定程度的信任。
我認為,重建互信的一種可能是增加透明度。我可能不喜歡你在做的事情,但如果我明白你在做什么,并了解你為何要這樣做,我就能對未來的情況有所預判,不會被你做的事情驚嚇到。另一方面,如果我明確知道你對我做的事情有什么擔憂,我也可以充分考慮,進行調(diào)整。
中國新聞周刊:你認為中美雙方都需要抓緊時間尋找重建互信的機會,但在國會共和黨人的壓力下、在明年“大選之年”的背景下,拜登政府能做什么?
拉塞爾:我同意你的觀點,國內(nèi)政治現(xiàn)實讓美國政府的工作比以前更難做。隨著大選年到來,調(diào)整中美關系將變得越來越難。但我們總有一些事情可以做。布林肯國務卿和耶倫部長的訪問,證明了一個事實:即使面臨壓力,拜登政府并不缺乏對華接觸的勇氣,他試圖通過重啟高層訪問,找到符合美國最大利益的方案。
中國新聞周刊:你曾經(jīng)提到過,美國政治中的固定“模式”是,政客們會在競選周期中用激烈的言辭談論中國,這并不是新鮮事。但是,為了緩和中美關系,拜登政府是否可能改變一些語詞的使用,釋放善意?
拉塞爾:我明白語言很重要,但行動更重要。是的,有很多來自華盛頓的聲音可以被視為對中國政府乃至中國人民的冒犯。這不是一件好事,我希望雙方能保持更多的克制。但是,如你所言,我們正在進入選戰(zhàn)周期,而“克制”可不是選戰(zhàn)周期的標志。
我想我們還是需要專注于從行動層面上改變。如果拜登政府加強了與中國的接觸對話,但沒有顯著結果,那么美國國內(nèi)的批評聲音會變得更大,拜登政府將不再有能力為其接觸對話政策進行辯護。但反之,如果這些接觸對話推動了建設性的行動和措施,政府能夠向選民展示“通過對話,我們獲得了成果”,局勢將不再一樣。這意味著一味對中國“大喊大叫”沒什么意義。
拜登 資料圖
我再次強調(diào),我提出這樣的建議,并不是說責任在于一方。我是說我們雙方都必須更加努力。
“要更努力地向上爬坡”
中國新聞周刊:我們談論了很多政府間對話接觸的問題,但中美關系的基礎在于雙方社會的密切交往。在二軌對話方面,你有什么改善對話質(zhì)量、推動重建互信的建議嗎?你所在的亞洲協(xié)會政策研究所對此是否有所行動?
拉塞爾:一個對話渠道的好壞,首先在于人的素質(zhì)。我們的優(yōu)勢之一是我們有很多在中國的朋友。不論身處政界、商界還是學界,他們都是杰出的思想者。
其次,我并不是批評美國的其他智庫,但西方智庫確實有一種傾向,即通過智庫專家們代表亞洲、代表中國說話,由美國人向美國人講述東方。而我們的方式是讓亞洲人為自己說話,讓美國人成為提出問題的人,而非提供答案的人。我們應當從源頭上獲取來自亞洲的信息,確保由我們的中國朋友來解釋中國的政策、利益和關切。
中國新聞周刊:你提到人的因素,這很重要。在美國,下一代“中國通”官員和學者,是在大國競爭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你覺得他們對中國的認知和情感,是否會和你這一代有明顯的不同?
拉塞爾:是的。坦率地說,中國以及中美關系在過去的十年和之前的20年、30年有很大的不同,過去五年和更之前的五年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一些變化在我看來是戲劇性的。所以,美國的新一代中國問題專家,看到的是中國與以前并不相同的一面。
至于在中美建交時“在場”的那一代人,他們熟悉中國的語言和文化,見證了中國近代以來的曲折發(fā)展道路。他們擁有更平衡、長遠的視角??上У氖牵@些人都已經(jīng)年過八旬,正在退出歷史舞臺。
中國新聞周刊:疫情后的首次中國之旅,讓你對中美關系的未來感到更樂觀還是更悲觀?
拉塞爾:樂觀和悲觀都不是正確的衡量標準。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聽到了許多來自中國的值得尊重的聲音。我想現(xiàn)在我們沒有樂觀或悲觀的余地,我們只有下定決心,為了建設性的中美關系而努力。當我們面對強力的逆風、面對上坡路,我們能做的,只有更努力地向上爬坡。
發(fā)于2023.7.10總第1099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雜志標題:拉塞爾:中美要多進行“真正的交流”
作者: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