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神星逆行:對十二星座有什么影響(婚神星逆行會跟舊人結(jié)婚嗎)
2024-01-29
更新時間:2024-01-29 09:04:32作者:佚名
傅以漸與江南書生的故事
少年時期的傅以漸,就苦讀書文,才學(xué)出眾,聰明過人,聞名十里八鄉(xiāng)。在一個深秋季節(jié)的一天中午,他一手提著綾扇,一手提著書卷,肩披皮襖,前往城北花園樹下攻讀詩文。從運河邊一家茶棚附近路過時,正遇棚下一伙從江南去京城趕考的書生,在此處打點飲酒作樂,見傅以漸這位少年打扮有些古怪,覺得詫異,“為何秋季著冬裝?”疑惑間,其中一人戲謔地說了一句:“穿冬衣、扇夏扇、糊涂春秋”。傅以漸聽了感到有些刺耳,心中悶悶難堪,坐在葡萄架下頓時無心讀書了。稍停片刻,便轉(zhuǎn)身照原路回家。棚下南方趕考的舉子仍談笑風(fēng)生,一片喧嚷熱鬧非凡。傅以漸走至棚前也高聲嚷道:“坐南船,喝北酒,不識東西”。棚下一人在酒興中站起來答腔道:“我們江南山清水秀,風(fēng)景宜人,是出才子的地方,山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路沒三里的直路,河沒有三里的直河,又怎能辨別東西南北?我們習(xí)慣于前后左右,又有何妨?”
年幼的傅以漸也隨口答道:“我們江北,地處平原,湖光山色勝似江南,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這東昌府堪稱‘鳳凰城’,東昌府三件寶,鐵塔、古樓、玉皇皋,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讀書之人廢寢忘食、專心致志,不管皇歷上是初一、十五,還是春夏秋冬,又有什么不好?”
說完,雙方覺得各說有理,哈哈大笑起來。
江南江北都有勤學(xué)苦讀之士,真乃同學(xué)少年,文明中華。
鄧鐘岳
鄧鐘岳(1674~1748)清代狀元,字東長,號悔廬,聊城城南鄧樓人。
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舉人,六十年(1721)登進士一甲第一,入翰林。雍正元年(1723)充江南副考官道,以母喪歸,四年后起任江蘇學(xué)政,刊《近思錄》、《白鹿洞規(guī)》等書以教育士子。七年(1729)以少詹學(xué)士任廣東學(xué)政,不久,遷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鄧為政清廉,謹(jǐn)慎守禮,所奏為政之道首要的是正風(fēng)俗、杜邪訛,得到雍正帝贊許和采納。十一年(1733)任禮部右侍郎。充《大清一統(tǒng)志》總裁,轉(zhuǎn)左侍郎。以事降為太常卿。乾隆間歷浙江學(xué)正、通政司參議,再晉禮部右侍郎、左侍郎,于乾隆九年(1744)、十二年(1747)兩次充任江南正考官。在浙江時,曾訓(xùn)示諸生:“恥為羞惡之本,干謁標(biāo)榜、頌辭連篇,或因細(xì)故,骨肉成隙,恥何在焉?!笔辏?748)曾隨乾隆帝東巡。當(dāng)年夏,以疾致仕,卒年74歲。鐘岳工書,能詩文,康熙對他有“字甲天下”之譽。著有《知非錄》、《寒香閣詩集》4卷,《文集》4卷。
鄧鐘岳的故事
“文章平平、字壓天下”
清朝康熙六十年,鄧鐘岳進京趕考,殿試結(jié)束,鄧鐘岳名列前茅。主考大人將前十名的優(yōu)秀卷子呈送皇上。請他再從中欽定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
康熙看過那鄧鐘岳的卷子,覺得他的文章并非特別出色。但那一筆字倒是特別出眾。細(xì)細(xì)觀看評味、見鄧氏筆墨純正。豐腴而遵??;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端莊而秀麗;氣勢雄渾、神韻超逸。老皇帝登基六十年來,文治武功、甲于天下。滿朝文武、學(xué)士文人們寫好字的可說是車載斗量、不可勝數(shù),但是真要找一名能好過鄧鐘岳的?嘿嘿!還是沒有。
皇上越看越愛、提起御筆在鄧鐘岳的卷子上批了八個字:“文章平平、字壓天下?!辈Ⅻc了他頭名狀元。
“眷”字誤
狀元鄧鐘岳,學(xué)識淵博,書法卓越。但也有些錯字的時候。有一年,人家請他寫貼,他一時筆誤,將“姻眷”的“眷”字寫成了“春”字。請貼發(fā)出去,授之者幸、得之者榮,睹之者亦感有福分。雖然有些人看出“眷”字寫成“春”,但是,一則是不敢懷疑文界泰斗、學(xué)富五車的狀元公,二則是不相信自己能盡識天下字,還認(rèn)為“眷”“春”通用或“春”“眷”同義呢。從此,就有人也將“眷”字寫作“春”字,自認(rèn)為持之有據(jù),出之不凡。相沿成習(xí),習(xí)久成風(fēng)。很久以后了,鄧大人發(fā)現(xiàn)別人給他的請?zhí)嫌小耙龃骸倍种`??尚χ嘤钟X可氣:這不是戲耍本人么?真是膽大妄為!他立即打發(fā)人追究根源,弄清原委。追來查去。后來才知道事出于己。鄧鐘岳愧悔交加。遺憾不已。自警自戒:事無巨細(xì),皆須細(xì)撿,掉以輕心容易出錯。
飛筆點“云”腳
一年,鄧狀元回聊城故鄉(xiāng)探親,適值維修光岳樓,府、縣官員欲請他題寫一塊匾。特備酒宴相請。酒喝的差不多了,筆硯香墨也早備辦停當(dāng)。鄧狀元提筆一揮而就,四個大字赫然入目“就日瞻云”。眾人觀罷一齊喝彩!
【注】光岳樓西門上方有“就日瞻云”匾額,“就日瞻云”出自《史記·玉帝紀(jì)》:帝堯者,就之如日,瞻之如云。后來把偈見帝王稱為就日瞻云。又據(jù)記載:“就日瞻云”匾,白底黑字,為清代史學(xué)家解崗題。
細(xì)樂吹打、鞭炮聲中,大家“齊打伙地”將這塊匾懸掛在了光岳樓西面第二層的正中間。
鄧鐘岳揚手一指匾額,向眾人問道:“諸位看這四字有不妥之處否?”
大家抬頭向上仔細(xì)一看,還真看出了毛??!
原來“就日瞻云”的“云”字少寫了一點,成了個“亡”。
毛病雖然看出,但卻無人肯講。因為看的人雖多:官卑職小,有的只是平頭百姓,以他們的身份,都夠不上挑狀元公的錯字。就是知府大人的官階雖與狀元差不多,算得上是位能說話的人??伤先思沂墙曆?!匾上的錯他愣是看不出來!
就在大家發(fā)呆裝傻之時,忽見人叢中跑出一個八歲左右的小孩子來,大聲說道:“狀元爺寫的那個云字少點了一點!”
鄧狀元一聽笑呵呵地說道:“好孩子!果然是少年人的眼力好!是少了一點兒。咱們這就補上這一點吧!”
眾人一聽就亂哄哄地要抬梯子上樓摘匾,好讓狀元補上一筆。
鄧鐘岳止住了大家,抓過剛才寫字的大筆,奮力往上一甩!就見那筆如飛直上,只聽“啪”地一聲,筆點落在“云”的右下方,隨著微微一頓,筆就掉了下來。再仔細(xì)看時,少寫的那一點已完美無缺地補上了。
人群中頓時采聲四起:“哎呀!狀元飛筆點云腳!”
現(xiàn)如今那匾仍懸掛在光岳樓西面二層正中間,不過已是復(fù)制的了。
【注】據(jù)記載:“就日瞻云”匾,為清代史學(xué)家解崗題。“太平樓閣”匾,為清康熙六十年(1721)“字壓天下”的聊城籍狀元鄧鐘岳所題。
狀元夜讀
鄧狀元經(jīng)常讀書至三更,有一天深夜,忽然“嘩啦”一聲,一個青面獠牙、面目猙獰的大頭小鬼破壁而入。狀元毫無畏懼,隨手將壓書的鎮(zhèn)尺放在小鬼的頭上。小鬼見嚇不倒?fàn)钤銋柭暣蠼校骸盃钤?,狀元,你好大的膽!”狀元一笑,隨口應(yīng)道:“小鬼,小鬼,你好大的頭!”當(dāng)狀元將鎮(zhèn)尺取下后,小鬼急忙逃逸隱失。
狀元出世
清朝康熙年間,聊城城南姜堤村,有一對賣豆腐的老夫婦,膝下無子,一生省吃儉用,積攢了兩個大元寶。他們像愛護孩子一樣,給每個元寶穿上了“紅兜兜”(在每個元寶中間扎了一道紅布)。每到晚上拿出把玩觀賞,臨睡前再小心翼翼地鎖在床頭柜子里。有一天夜晚,老漢做了一個夢,夢見兩個穿紅兜兜的小孩,跪在他的面前,謝他養(yǎng)育之恩。臨走時說:“我們上城里鄧狀元家去了!”醒來覺得稀奇,便將夢中之事告訴老伴,誰知老伴也得此夢。老兩口感到蹊蹺,左思右想,猛然悟道:“莫非是這兩個元寶?”老兩口急忙打開柜子一看,果然元寶不見了。夫妻倆自嘆命薄,但他們并不甘心,一定要弄個明白。鄧狀元家究竟在哪里呢?老漢心想,是不是城里的鄧府呢?
注:因為鄧府(今城內(nèi)實驗小學(xué)校址)在聊城很有名氣,為狀元鄧鐘岳曾祖父鄧秉恒所購建。此時,鄧秉恒在福建做官(福建巡海道),其子鄧允燮(鄧鐘岳祖父)在山西做官(攝山西朔州守),其孫鄧基哲(鄧鐘岳父,曾官國子監(jiān)學(xué)錄)辭官在家經(jīng)管家事。
賣豆腐老漢決定進城去弄個明白。于是,他就在進城賣豆腐時徑奔鄧府而去。
說來也巧,賣豆腐老漢丟失元寶的當(dāng)天晚上,恰逢狀元降生。家人在后花園掘地埋胎衣時,正好掘出兩個元寶。鄧?yán)咸珷敺浅8吲d,認(rèn)為孩子將來定能大福大貴。第二天上午,賣豆腐的老漢求見。在說明事情的原委后,老太爺沒說什么,一面留老漢吃飯,一面吩咐廚房做了兩個大饅頭,每個饅頭都沉甸甸的。當(dāng)老漢吃罷飯要走時,老太爺將兩個大饅頭給了他,并一再囑咐:“這兩個饅頭是特意給你做的,千萬不要送人!”老漢很掃興,道謝后,把饅頭放在豆腐筐里,也無心再賣豆腐,無精打采地往家走。走到南門甕城內(nèi),碰見一個賣小雞的。老漢喜歡小雞,便用這兩個饅頭換了兩只小雞,挑起擔(dān)子走了。
這個賣雞的走到鄧府門口,剛好鄧?yán)咸珷敵鲩T送客,一眼看見擔(dān)子上的兩個大饅頭,便讓家人用二兩銀子將饅頭買了回來。賣雞的得了銀子,也歡天喜地而去。原來這兩個大饅頭每個里面包著一個元寶,結(jié)果這兩個大元寶仍落在鄧狀元家。鄧?yán)咸珷斈罴百u豆腐的老漢無兒無女,便收養(yǎng)在家終養(yǎng)天年。
“高夏蔡田”
雍正年間,鄧狀元任江南主考官。南方的舉子看不起北方人,狀元從他們的眼神和表現(xiàn)中有所覺察。臨考前,吩咐從人在考場院內(nèi)的菜畦里立了一根杉篙,便端坐在太師椅上不聲不響。
眾舉子看主考官這么長時間不出題目,便知道得罪了主考大人。于是,一齊跪下請主考官出題。狀元說:“你們徒自作聰明,題目早已出來了,你們?yōu)槭裁床蛔髂兀俊北娕e子目瞪口呆,只見狀元指著菜畦里的杉篙說:“這就是題目!” 眾舉子仍不明白,再次跪倒在地,請主考大人明示。狀元說:“難道你們連《百家姓》都沒念過?……這不是‘高夏蔡田’嗎?”(“高夏蔡田”是《百家姓》中的一句,是“篙下菜田”的諧音。)從此,這些南方舉子再也不敢那么傲慢了。
鄧鐘岳批文解沈氏家仇
清朝康熙年間,江西蒙南地方,出了兩個同朝為官的弟兄。兄長沈仲仁,官居翰林院學(xué)士;弟弟沈仲義,任戶部給事中,一時沈家門庭十分顯耀。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兄弟二人轉(zhuǎn)眼到了暮年,便雙雙告老,同歸了故里。弟兄原出身富門,又為官多年,積存豐厚,本應(yīng)無財利之爭,共度富貴的晚年,可不料歸里不久,便因家產(chǎn)糾葛,發(fā)生口角,以致發(fā)展道儼如仇敵,打起了家務(wù)官司。
官司打到衙門,這可把縣官給難壞了。他既不敢得罪其兄長,又不敢觸犯其胞弟,只愁得他食無味,夜難寢,終日一籌莫展。正在他為難之際,這天忽然聞報東昌府新科狀元鄧鐘岳欽命巡查到此。這縣官雖然焦愁在心,可哪敢怠慢,便趕忙出衙把欽差迎至衙內(nèi)。施禮已畢,在敘談中,鄧欽差見縣官面帶愁容,似有心事。正欲啟問,忽聽外面堂鼓山響,吵鬧聲聲,一陣騷動,縣官一聽,知道這一定又是沈家兄弟前來吵鬧公堂,不禁臉上滲出了汗水。心想,這下壞了,如今朝廷欽差在此,他們來此一鬧,倘若欽差責(zé)我不能秉公斷案,豈不丟了前程!鄧欽差見知縣如此誠惶誠恐的樣兒,便問外邊到底出了何事?縣官無奈,只得把沈家兄弟一案據(jù)實稟報,并連連懇請鄧大人恕罪。不想,鄧鐘岳不但沒有責(zé)怪,反而輕輕一笑,說道:“小小家務(wù)之爭,何須為憂,待我與你斷來”。縣官一聽,如大難得救,一邊跪地拜謝,一邊忙吩咐公差,立傳沈家弟兄上堂聽審。鄧鐘岳搖手止曰:“不必公堂面斷,讓沈家弟兄在外等候,我批書數(shù)言可矣” 。
縣官忙令沈家兄弟在外恭候。鄧鐘岳揮筆寫就批文,遂讓公差貼于門外。在門外恭候的沈家兄弟,聽說欽差大人為其家私一案親自寫下了批文,都急忙上來爭相觀看。只見批文寫道:“鶉鴿子呼雛,烏鴉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鳴其群,蜂見花而聚其眾,義也;羊羔跪乳,馬不欺母,禮也;蜘蛛網(wǎng)羅以為食,螻蟻塞穴而避水,智也;雞非曉而不鳴,燕非社而不至,信也。禽獸尚有五常,人為萬物之靈,豈無一得乎。以祖宗遺產(chǎn)之小爭,而傷弟兄骨肉之大情。兄通萬卷應(yīng)具教弟之才;弟掌六科豈有傷兄之理?沈仲仁,仁而不仁?沈仲義,義而不義!有過必改,再思可矣!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宗遺產(chǎn)何須爭?一番相見一番老,能得幾時為弟兄?”
兄弟二人看過批文,一個個感動不已,淚流滿面,悔愧交加,當(dāng)場抱頭大哭,積恨頓解,兄弟情好如初。此案也由此未斷而結(jié)。
后人為贊揚鄧鐘岳批文解家仇,曾寫詞頌揚道:
家務(wù)案,清官難斷,愁煞那七品縣官。
鄧狀元,一手批文驚腐頑,冰解了沈氏案。
世代相傳揚,千秋為美談!
任克溥
任克溥(1614~1703)清代官員。字海眉。今東昌府區(qū)人。清順治四年(1647)進士,授南陽推官,以治行第一,授吏科給事中,認(rèn)為勵精圖治,首重守吏,上“清銓選、嚴(yán)保舉”疏,提出選人舉官要秉公,要慎重??滴趿?1677)升右通政,十二年(1673)擢刑部侍郎。其間屢以減賦、懲貪、禁奢等事上疏,說別人不敢說的話,皇帝說道:“人言任某強干,誠然?!碑?dāng)時有劉姓人來京首告白蓮教將在東郡作亂,有的官員主張派兵進剿,任說:“劉姓是一個瘋子,我早就認(rèn)識他,此話不必當(dāng)真?!币虼耸孪ⅲ獾袅某且粓霰R城鄉(xiāng)的騷擾。十八年(1679)以京察“才力不及”,擬降調(diào),上命再議,改以“不謹(jǐn)”被奪官。落職回家后,在聊城北壩筑綺園和敦睦堂,自居其中,與家人宴聚。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過臨清,克溥前往接駕,被復(fù)原銜。四十二年(1703),康熙再次南巡,過聊城,至綺園,賜松桂堂匾,并題“綠水本無憂因風(fēng)縐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聯(lián)以贈,賜尚書銜。年86卒。
任三蝎子接駕的故事
任克溥(讀作:pǔ),字海眉,因他排行第三,又常常有些出奇制勝的辦法,被當(dāng)?shù)厝藨蚍Q為“任三蝎子”。
康熙年間,任克溥告老還鄉(xiāng)。當(dāng)時東昌府連年遭受水災(zāi),哀鴻遍野、民不聊生。但苛捐雜稅有增無減,百姓怨聲載道。任克溥三次上疏皇帝要求減免官稅、賑濟災(zāi)民,均未得到回復(fù)。正當(dāng)他憂心如焚時,京城傳來消息皇帝南巡將路過東昌,他立刻轉(zhuǎn)憂為喜。
康熙皇帝駕臨東昌府的這天,任克溥前去運河碼頭接駕??滴跻幌慢堉?,任克溥便跪倒在地,高呼:“臣任克溥恭迎圣駕,臣啟奏:東昌府連年水災(zāi),夏糧顆粒無收。我天朝皇恩浩蕩,東昌子民久沐雨露,臣請陛下再降恩澤,減免東昌賦稅……”??滴跸耄喝粞赝局莞骺h都援引成例,這國庫不就空虛了嗎?康熙皇帝靈機一動,開口說道:“準(zhǔn)奏,今天的稅就免了吧”;任克溥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連忙高呼:“謝主隆恩”。然后對著眾人大聲說:“皇上有旨,今日無稅”,眾人高呼萬歲??滴趸实鄣凝堓傄黄?,任克溥忙把家丁任寶兒叫來,附在耳邊叮囑了幾句,說馬上去辦,越快越好。
在離開東昌府的前一天,康熙皇帝專門讓任克溥陪同他游覽東昌府的護城河(今東昌湖)??滴趸实垡粫r興起,指著面前的茶肴,對任克溥說:“兩碟豆”。任克溥明白這就是讓自己對對聯(lián),便對道:“一甌油”??滴趸实塾幸怆y倒任克溥,翻口說:“朕說的是兩蝶斗,兩只蝴蝶在爭斗”。任克溥一指水面上的一只鷗鷺,說:“臣對的一鷗游,一只鷗鷺在戲水”。聽罷,康熙皇帝縱聲大笑??滴趸实壅f:“綠水本無愁,因風(fēng)皺面”。意思是暗中褒獎任克溥憂國憂民。任克溥馬上對道:“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暗含了歌頌康熙皇帝為國操勞的意思。
【注】關(guān)于“兩碟豆”,“一甌油”的傳說除此之外還有:紀(jì)曉嵐對乾隆;《康熙字典》編纂者張玉書對康熙;一禪寺老僧對康熙;曹禺對黎元洪等等。
第二天,康熙皇帝起駕東昌府。當(dāng)他再次踏上運河碼頭時,看到一座新立的石碑,正文是“今日無稅”四個大字,題款是“敕立”兩個字。任克溥連忙跪倒說:“啟奏陛下,這是臣任克溥奉旨督辦的”。其實康熙皇帝早就猜到石碑是任克溥所為,只好說:“好你個鐵嘴鋼牙。這樣吧,朕有一副上聯(lián)是寫眼前之景的,請你對下聯(lián),也必須說眼前之景。對得好朕就依你,從今往后免除東昌府過往船只的一切賦稅;對不好,朕就成全你,你就用這座石碑自裁吧”。說著,康熙皇帝一指水里的荷花道:“池中蓮苞攥紅拳,打誰?”任克溥左看看、右看看,當(dāng)他看到河岸上的麻田時,用手一指對道:“岸上麻葉伸綠掌,要赦?”
康熙皇帝贊許地點點頭:“好一個任三蝎子”。從那以后,因東昌府碼頭無稅。所以客商云集日漸繁榮。那座石碑也就一直立在碼頭上,直到1967年被紅衛(wèi)兵當(dāng)作“四舊”砸碎。
關(guān)于無稅碑的故事,另一個傳說是:康熙年間,東昌府因連年遭受水災(zāi),到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刑部侍郎任克溥告老還鄉(xiāng)后,雖曾將東昌災(zāi)情三次上書皇上,要求減免官稅以賑濟災(zāi)民,但均未得到回復(fù)。
獲悉康熙皇帝即將順運河南巡,任克溥計上心來,便命家人在頭天夜里秘密地將一塊刻有“今日無稅”的石碑投入了河道之中。
時至第二天,康熙皇帝所乘龍舟果然來到了東昌。五艘龍舟一字排開,尤其領(lǐng)航的龍舟上,不僅旌旗招展,鼓樂齊鳴,而且那全身披掛的禁衛(wèi)軍,手持兵器,列隊兩排,好不威風(fēng)。可是當(dāng)龍舟行至東昌府閘口(通濟閘)附近時,領(lǐng)航的龍舟突然觸物擱淺,一時無法航行,只得暫時拋錨停舟。此番情景,可嚇壞了東昌府沿岸列隊跪迎的大小官員,唯有任克溥表現(xiàn)的泰然自若。待水工潛入水底將障物撈出,只見是一塊石碑。
隨行官當(dāng)即上奏康熙:“水下是石碑阻擋,現(xiàn)已撈出。”康熙問:“碑上刻有何字?”這時任克溥忙跪奏道:“啟奏萬歲,此碑沉于河中甚久,不知來歷。但其膽敢阻擋龍舟,恐有原由,還請皇上親自明察為好。”
康熙暗暗點頭,于是走出龍舟隨任克溥和東昌知府來到石碑面前??滴醯垡娛m掛滿泥沙,字跡卻甚是清晰,于是順口念到:“今日無稅?!?/p>
康熙話音剛落,任克溥順手牽羊地奏道:“萬歲體憐災(zāi)民,金口免去東昌賦稅,真乃天降福于民也。”此時,康熙才忽然想起任克溥的三道奏折。心想,此番石碑阻舟,又書之無稅,莫非天意所使?于是便信口說道:“東昌連年水災(zāi),本應(yīng)早免賦稅,今日古碑顯現(xiàn),既然天意免稅,也就照此辦理吧?!?/p>
康熙走后,東昌知府即把“今日無稅”碑立在了東昌城東關(guān)運河南岸,并修了碑樓。從此,東昌府的災(zāi)民不僅減去了賦稅負(fù)擔(dān),而且就連碼頭裝卸貨物的人,也均不再納稅。
另一個傳說是:有一次,康熙皇帝來到聊城,一百姓求見,侍從不耐煩地?fù)躐{道“皇上有旨,今日午睡”。這個百姓靈機一動,出去便喊:“皇上有旨,今日無稅”。眾商人感皇恩浩蕩,立“今日無稅”碑??滴趸实壑篮笠仓缓庙?biāo)浦?,默認(rèn)此事。此后,聊城商業(yè)更加繁榮。
在今聊城一中北,運河大碼頭對面偏北有一免稅碑樓,是清朝康熙皇帝為減免東昌等地部分稅收而立。
任克溥與丁酉科場舞弊案
順治十四年(1657年),歲次丁酉,順天(京津地區(qū))考場爆發(fā)大型科場弊案,主考官李振鄴、張我樸等人因公開受賄,考完之后,物議沸騰,考生集體到文廟去哭廟。任克溥上疏:“北闈榜發(fā)之后,途謠巷議,到處都有不滿怨言,此中弊竇甚多”。
順治帝令將疏內(nèi)有名人犯拿至吏部、都察院會審。經(jīng)察明屬實,下令將李振鄴、張我樸、蔡元禧、陸貽吉、項紹芳、田耜、鄔作霖等七人立斬,家產(chǎn)籍沒,有一百零八人流徙寧古塔。幾至窮追究底,蔓延全國,死者不絕于耳。
任克溥與康熙皇帝
任克溥,字海眉,綽號任帽子,聊城縣人,清順治六年進士,歷任南陽推官,吏科給事中,通政使等職。任克溥為官清正,機智多謀,才智過人,他的不少軼事在聊城鄉(xiāng)里被傳為佳話,這里只說鬧龍街的故事。
康熙四十二年的陽春三月,康熙帝順運河南下,巡視江南。一日來到東昌府(聊城)的大碼頭,只見楊柳吐絮,桃花盛開,岸上人群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生意興隆,一派熱鬧景象,康熙帝見此地?zé)狒[非凡,隨問左右:“這里是什么地方?”隨答道:“這是東昌的大碼頭?!笨滴跫聪铝顠佸^停船,要在這里歇息幾天??滴跸麓笳伊艘患倚⌒〉攴孔∠?,告訴隨從:“萬歲爺要在此地微服私訪,察看民情。如有人問只說是去江南做生意的好了?!?/p>
第二天早飯后,康熙只身出門,他知道東昌府是任克溥的故里,他現(xiàn)已告老還家,打聽到任的公館后,即進門往里走去時,即被看門的家人攔住去路,問道:“您從那道而來?是找誰的?為什么進門直闖?”康熙帝粗聲大氣地說:“我是來找人蝎子的?!奔胰艘宦牷鹆耍骸澳闶鞘裁慈?,敢呼老爺綽號,竟是這樣無理!”康熙說:“你只管這樣稟報你家老爺好了,叫他親來迎接,他若不肯出來,我扭頭就走。”家人聽了他的言語,心想,此人定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只好如此這般的稟報了主人,任料到事出有因,趕緊整理衣冠同家人一塊出來看個究竟。當(dāng)走到門口看清是皇帝康熙時,頓時身上直冒冷汗,急步向前行施國禮,康熙連忙擺手說:“不必了,不必了?!彪S將康熙讓進客廳,落座后拱手拜問:“萬歲爺何事駕到我們這小小府城?”康熙說:“我這次巡視江南,順便看望朕的老臣。”并又交待說:“朕在東昌府察看一下民情。朕要一人外出萬不得暴露身份,朕是早出晚歸,只在你處住宿?!比慰虽咝念I(lǐng)神會,唯唯從命。
鬧龍街
一天,康熙步出東門,過了水橋,行至不遠(yuǎn),轉(zhuǎn)身向路南米市街走去,這條小街人還不少,賣米的,賣面的,擺攤賣雜貨的,十分熱鬧??滴踝呓肺饕患摇鞍讼删印弊痔柕娘堭^。在南頭一張桌子上坐著兩個年逾花甲的老頭,一胖一瘦,正在喝酒解悶。從他們的談話中,已看出有些醉意,邊喝邊嚷,扯東道西,漫無邊際。胖得像彌勒佛似的老頭忽然低聲對那瘦猴似的老頭說:“你看剛進來的那個老頭真古怪,進得門來,一不要酒二不要菜,獨自一人,呆若木雞地坐在那里,你能想法把他引過頭來說話嗎?”瘦老頭說:“那有何難啊,這事我準(zhǔn)能辦到,若辦不到愿受罰三杯。但是,這事我要辦到了,你要飲酒三杯?!眱扇苏f定后,瘦老頭起身朝南走去,邊走邊跺腳,那人只當(dāng)沒聽見,無動于衷,快走到那人座位時,瘦老頭又連連咳嗽幾聲,那人仍裝聾作啞,坦然自若,不動聲色。這時瘦老頭有點生氣了,心想莫非這人真的炮打不驚?好,我再給他使點眼色看看。他看清了那老頭面朝南,后腦勺朝北,烏黑的發(fā)鬢在頭頂上,又剛剃過頭,還有點微微發(fā)光呢。這瘦老頭伸手剛要擼這老頭的后腦勺,猛又把手縮了回來。心想“不行,別惹出是非……”而后隨再起肩膀上狠狠拍了兩下,康熙一驚,猛轉(zhuǎn)過身來,怒氣沖沖地問道:“你這人為何這般無理?”瘦老頭嬉皮笑臉的答道:“噢,是你老人家,認(rèn)錯人了,對不起,你打我兩拳吧。”
康熙帝在這里第一次外出私訪,不但沒有聽到黎民百姓對朝政的反映和對社會的議論,反而受辱,非常惱火。出得飯館直奔任克溥的公館走去。任見康熙回來,神色有些反常,上前忙問:“怎么啦?萬歲爺莫非在外遇到什么不順心之事?!笨滴跽f:“什么事也沒有,明天朕要返京!”任見萬歲爺真的著了急,急忙跪倒在地:“萬歲爺受了什么冤屈,只管告訴老臣,我當(dāng)效犬馬之勞,萬歲爺如不肯說出,我跪到天黑也不起來… …”康熙帝長嘆一聲,很不耐煩地說:“你是朕的老臣,朕才實言相告,今天朕在一家‘八仙居’飯館里,遇到一人,欺人太甚,東昌府人無理!… …老臣,告訴你的親友,十天內(nèi)搬出城去,不然別說朕對你不留情面,明日回京后,就要下令血洗東昌府!”
任克溥聽后,仰面哈哈大笑起來??滴醮鬄椴唤獾卣f:“朕在外受辱,你為何哈哈大笑?”“萬歲爺,你知道你去的那個地方叫什么街嗎?”康熙說:“朕哪里知道,朕看那條街熱鬧,賣米的不少,是在‘八仙居’落座的” 。“這就對了,在這里我給你道喜了”??滴蹼S問:“道的什么喜?”
任克溥說:“那就是鬧龍街,在向南走就是“龍洼”,東南角那個土山就是‘二龍山’。我們東昌府雖是彈丸之地,卻是魯西的一塊寶地,神仙云集的地方。古樓下三天不過神仙,就會腥血爛臭,東昌府常有天下能人來往,今天你犯地名了,鬧龍街有人打擾,這說明龍仙相遇,這是大吉大利之兆,萬歲定能江山千載穩(wěn)如泰山,富貴榮華,萬壽無疆?!?/p>
康熙聽后連連點頭,隨后將血洗東昌府一事作為罷論。此后“鬧龍街”叫得更響了。
光岳樓的傳說
明朝洪武七年,駐守東昌府的官員陳鏞,要利用筑城剩余木料,在城中心,修建一座雄偉壯觀的樓閣,用以瞭敵遣兵和設(shè)鼓報時。這一建議,受到全城百姓的贊賞。
陳鏞對樓閣建筑的要求是:基座要有十字拱門通道,上部為四層全木結(jié)構(gòu),外加圍廊,不準(zhǔn)用一寸鐵釘,并限期一年完工。承辦人按要求建起了青磚底座,可全木型的樓體,卻總也拿不出一張可心的圖樣,所以工程遲遲不能進行。正在大家焦愁之際,一日,在木場的廢料堆旁邊坐下了一位像似尋找活計的木工老頭。他一邊聽著大家的議論,一邊用手扒拉著廢料堆兒,在低頭暗暗發(fā)笑。木工頭兒見他把粗細(xì)不等的木條撿了一堆,不帶好氣地說道:“哎哎,要找營生去鄉(xiāng)下轉(zhuǎn)轉(zhuǎn)吧,這里你搭不上手兒,別在此扒拉廢料湊熱鬧了?!崩项^笑了笑說:“匠心有成人自請,廢材巧用大器成。老弟,您就別為俺操心了?!比藗兟犃死项^這一番話,認(rèn)為他有些憨傻,都對他不再留意了。第二天一早,當(dāng)一名工匠出來晨解時,發(fā)現(xiàn)在老頭停坐處,卻放著一個用雜木條搭扣的精巧樓閣模型。他急忙回報了工頭,工頭來此一看,不禁驚呆了!原來這模型,正是想建的樓閣的雛形。他讓人四處尋找老頭,可老頭早已無影無蹤了。
工匠們聽說一夜間有了模型,都爭先恐后地圍上來觀看,只見這小小樓閣,全用粗細(xì)方圓不等的木工廢料,縱橫交錯地搭扣著,五向樓角帶廊,四面拱排檐,歇山十字脊,堅固異常。人們不僅驚嘆這技藝的高超,而且高興地說道:“有這座模型作樣,就不愁如期交工了?!?/p>
于是大家各自作了分工,備料的備料,成型的成型,便七手八腳地干將起來。第一層最要緊的工料是四十根一摟多粗、三丈多高的立柱。由于它是全樓的基礎(chǔ),因此不僅要選料精良,而且根根要尺寸準(zhǔn)確。三十九根已經(jīng)備好,誰知在截鋸第四十根時,卻發(fā)現(xiàn)中心存有嚴(yán)重糠洞,不能使用。這么大的木料沒有余數(shù),這可咋辦?去外地采購,不說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料源,光是遠(yuǎn)程運輸,也是個大難題兒。一時間,大家又長吁短嘆,這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這時,那位失蹤的木工老頭,又出現(xiàn)在了木料場上。工頭見他如見了救星,忙迎上施禮道:“老師傅,您可來了,快給俺想想辦法吧!”木工老頭笑著道:“您這次工程我怕搭不上手兒吧!”工頭有施禮道:“老師傅,上次怨我有眼不識泰山,對您多有得罪。如沒有您賜贈的模型,俺如今也開不了工。今日又遇到缺一立柱的難題,還請您老在給想想辦法吧?!?/p>
木工老頭笑道:“此非難事,你今日令人備下鋸末五車,蘆席二十領(lǐng),水膠二十斤,明日不誤你應(yīng)用就是了。”
工頭聽了哪敢怠慢,忙吩咐眾人準(zhǔn)備。要的料一一備齊,老頭卻在一邊閉眼養(yǎng)神,睡著了。工頭不敢驚動于他,只好讓人備下酒飯,置于老人身邊。
第二天一早,只見在工料場的空地上,出現(xiàn)了一條又粗又長用蘆席緊緊卷著的圓型物體。工頭讓人打開蘆席一看,正是需要的立柱。用尺子一量,粗細(xì)長短恰好,無需一鋸一斧;其質(zhì)雖全系鋸末合成,卻堅實如木。工頭心里又感激又敬佩,要人去尋找老人時,和上次一樣,又不見影兒。四十根基柱很快豎了起來。可是當(dāng)往上按扣斗拱時,卻不是這斗大了,就是那拱的彎度不夠,總也不合適兒。畫線工說鋸工走了墨線,鋸工卻埋怨線工沒有劃準(zhǔn)尺寸,工頭也一時急得束手無策。有人見工頭難得光轉(zhuǎn)圈兒,說道:“吵也沒用,急也沒法,還是去請那位造立柱的老師傅來幫忙吧?!惫ゎ^雖然點頭稱是,可嘴上說:“這老人來無蹤去無影,可到哪里去找呢?”有個歲數(shù)大的工匠說:“那老師傅本事這么高強,我看他不是神仙,也是魯班祖師,咱燒個香,祈禱祈禱,興許能讓他老人家顯顯靈?!惫ゎ^一聽在理,于是買來了信香,在木工場點燃,就祈禱起來。整整盼了一天,卻連影兒也沒盼來。可是在第二天一早,在備作斗拱的木料上,卻出現(xiàn)了縱橫交錯有曲有直的墨線,按狀鋸木加工成形,相互搭扣,結(jié)果個個嚴(yán)實合縫,不大不小。大家這才知道,這全是那位神秘的木工老人所為,只好拜地相謝了。
工程終于如期完工了。莊嚴(yán)宏偉的樓閣,被陳鏞驗收認(rèn)可后,大家歡天喜地地拆除了腳手架,由陳鏞命名的“余木樓”,明日就要舉行落成典禮了??删驮谶@時,卻突然有人發(fā)現(xiàn)在樓的最高層的西北角正檐下,露著半拃長的一根椽頭。上去鋸吧,又得重搭腳手架,十分費工,不鋸吧,又十分礙眼。這可怎么辦?正當(dāng)大家為難之時,不料那神秘的木工老頭,又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他沒等大家求助,只見他慢騰騰地從腰后抽出一把利斧,往那椽子頭上一扔,只聽“嚓”的一聲響,便把那長出的椽子頭砍齊了。在眾人一片歡呼聲中,共頭去尋找老頭時,老人卻不見了。人們紛紛議論說,這一定是魯班祖師所為。大家為了紀(jì)念魯班在建樓中的功績,特在一樓北墻,修了一個小型的魯班祠,里面畫上了魯班像,以示紀(jì)念。現(xiàn)在魯班的畫像雖然沒有了,但那個小祠堂尚在,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供奉魯班的地方。
乾隆與古樓蓮花井的故事
“東昌府,三件寶、鐵塔、古樓、玉皇皋”這是東昌府有口皆碑的民謠。日經(jīng)月行、天演地變,如今玉皇皋已不知去向,那鐵塔也是重新裝修的,唯獨這古樓,作為聊城的象征,六百多年一直矗立于古城中心。說來也怪,這古樓全是木頭造的,按常理是極易發(fā)生火災(zāi)的,而古樓卻連一次小火災(zāi)也沒發(fā)生過,據(jù)說當(dāng)年日本鬼子看著咱古樓好,但又運不走,就想毀了它,但是他們用炸彈炸不著,而后又用棉被圍在柱子上,澆上汽油點,但還是點不著,最后只好灰溜溜的滾了;這聊城(古東昌府)城里下雨劈死過不少人,那古樓在聊城最高,竟然從未受過雷劈,這古樓確實有點說頭,老人們常講;這古樓頂上有四個獅子四條龍守著,天爺爺打雷劈誰也不敢碰它;這古樓底下有海眼,什么都能點著,就是古樓點不著,這是為啥?還不是海龍王護著哩。若說古樓頂上有四只獅子、四條龍,這人們都信,離它老遠(yuǎn)的地方都可以看見,那四只獅子就蹲在十字脊上,那四個大吻就是四條龍,高高地望著天空。但如果說古樓有海眼,那年輕人都不信,海離聊城那么遠(yuǎn)怎么通過來的?可你說不信,老人們就生氣,說你年輕不曉事理,而后還要拉你去看看海眼,也就是“水滴蓮花井。”
老人一開口總是康乾盛世。那乾隆皇帝登基正趕上好時候,祖宗不光打了天下,而且治理多年,正趕上太平盛世,這個小皇帝好玩,游山玩水,七下江南,五次東巡,九次過東昌府,那可都是順著京杭運河坐龍船來的,這乾隆皇帝來到東昌總要登上古樓觀望整個東昌城,而且有幾次住在二層文昌閣里,這叫別有風(fēng)味嗎?這一次他帶著新選進宮的劉妃出游,這劉妃年方十五,生的如花似玉,象林中百靈,還十分貪玩。次日清晨,二人早早醒來,那劉妃說:“皇上,早晨登上極頂觀望日出必定十分美好,不知皇上意下如何”。乾隆欣然應(yīng)允、沃野千里,紅日冉冉升起,泰岳隱隱約約,令人心曠神怡,乾隆不禁又吟起詩來。二人觀玩一會,劉妃又被頂樓內(nèi)室的雕梁畫柱所吸引,特別是屋頂中有個大蓮蓬,四周全是荷葉、荷花,這些均為水中潔凈吉祥之物,名曰:藻井,其意即為避邪避火。猛地,劉妃叫道:“皇上快來看”,乾隆走過去,順著劉妃手指看去,只見大蓮蓬中間荷葉上也有許多亮晶晶的小水滴。只見那大水滴更大更長了,墜落下來,劉妃戲笑地避開。水落有聲,水滴直落樓下井中。說到這井乾隆早有耳聞,東昌人說這是龍眼,海目,其深無法測得。這皇帝也趣興大發(fā),立即與劉妃下樓去看個究竟,二人趕到樓下中心的井邊,可巧,又一水滴滴落井內(nèi),正好砸中水中映出的那朵蓮花上,乾隆贊嘆道“真是水滴蓮花井啊”。咕隆一聲,一個水泡應(yīng)聲泛起,接著一條紅魚泛波而出,驚得乾隆說不出話來,喜得劉妃拍手叫絕,那紅魚搖著尾巴,翻著身子,似乎與劉妃嬉戲,在水面上游來有去,兩只大突突的眼睛只瞪著劉妃。劉妃順手拔下頭發(fā)上的金簪投了下去,不巧正刺中那紅魚脊背,那紅魚立即不動了,慢慢地沉了下去。乾隆不悅“身為妃子,為何順手殺生,今日要燒香贖罪才是?!眲㈠鷩樀玫拖铝祟^。
數(shù)十年后,乾隆又出巡來到東海碣石,望著萬頃碧波,乾隆吟起曹操的詩來,“東臨碣石,一觀滄?!蓖蝗?,波浪之中,騰起一片紅水花,一條大紅魚躍水而出,直向乾隆游來。乾隆嚇得后退兩步,但那紅魚似乎并無惡意,在水面上游來游去,大口一張一合,像是對乾隆述說什么,乾隆發(fā)現(xiàn)紅魚脊背上金光一閃,他不由自主地向前看個究竟,啊,仔細(xì)看去,那閃金光的竟是一枚金簪,乾隆大聲嘆道:“真乃神物”。
假若那古樓底下的井不是海眼,這紅魚又是如何來到東海里的呢?
山陜會館的故事:關(guān)公顯靈
聊城的山陜會館,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它不僅以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和亭榭樓閣的精美建筑而著稱,而館內(nèi)那尊栩栩如生的關(guān)羽雕像和“義氣千秋”的匾額,也甚為游人所注目。有人會問,在商賈歇息聚會的場所,為啥會塑有關(guān)羽之像呢?這是因為關(guān)羽乃山西蒲州人士。山西和陜西的商人,一是為了祈求關(guān)羽的保佑,二是為了借關(guān)羽的生威,為家鄉(xiāng)增添榮耀,才特意塑了關(guān)羽之像。
可是在會館和神像落成之后,會館的主持卻做了一夢,夢見關(guān)羽囑曰:“此館乃商賈聚集之地,不應(yīng)將吾像塑于此中。即以為之,俺亦不再有違眾望;但有一條須記:關(guān)某生前雖有功于世,但也多有過失。因此,凡說書唱戲,不得宣揚與我;如若違俺所囑,可不要怨吾無禮!”主持聽了,忙跪地參拜,連聲稱是。待抬頭觀看時,關(guān)羽早已離去。主持醒來,遂告與眾商,大家卻似信非信;有的雖有疑議,可誰也不敢輕易違禁。所以會館雖常有戲班演出,卻從未演過關(guān)羽的戲。
這一年,從南方來了幾位富商,因生意獲利甚多,欲借會館唱戲三日慶賀。其中三位商主,別的戲目不愿看,卻偏愛看關(guān)羽過關(guān)斬將一出。戲班主素知其禁,告知了富商,可這幾位富商不信此事,硬要叫演唱。戲班主無法,叫他們與會館主持交涉。會館主持一聽,要演關(guān)羽戲,便將關(guān)羽托夢之事,一一作了敘述。富商們說:“夢為心中想,那里有真是。如答應(yīng)上演‘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可以重資相酬,不然,則換地演出”。那戲班主一看有利可得,二怕得罪富商,只得破例應(yīng)允了。
會館由于從不演唱關(guān)羽的戲,今聽說忽然開禁,百姓都感是一新事。于是大家奔走相告,這天都來等著觀看,使本來就十分熱鬧的會館,就更加喧鬧異常了。
夜場戲時辰一到,幾通鑼鼓響過,墊戲唱罷,就是關(guān)公過五關(guān)斬六將了。誰知關(guān)羽正要挑簾出場,突然正堂“轟”的一聲響,隨即一股濃煙大火,從殿堂里冒了出來。接著狂風(fēng)大作,火勢愈猛,霎時把整個會館照得通亮。場內(nèi)人等,一時大亂,有的爭著向外奔跑,有的取水撲火,你碰我,我撞你,全混成了一團??蛇@火勢卻也奇怪,它只在正堂內(nèi)燃燒,卻不向外漫延,任憑用水潑澆,其勢卻卻絲毫不減。主持在慌亂中,恍知這定是關(guān)羽顯靈,忙讓扮關(guān)羽之演員,凈臉卸裝,并吆喝大家快向關(guān)羽塑像叩頭認(rèn)錯求情。大家讓戲班主一喊,也均有所悟,在場內(nèi),均原地下跪,祈禱關(guān)二爺息怒饒恕。這一來,近風(fēng)大火,竟頓然自息,一切又恢復(fù)了平靜。人們趕忙進入正堂觀看,只見堂舍完好無損,唯有那幾位富商存有銀票的銀柜被焚無遺。幾位富商見此,無不悔痛不已,而在場百姓卻對關(guān)羽的謙恭之德,都無不更加敬仰。從此城鄉(xiāng)間興修關(guān)帝廟的就越來越多了。
耿如杞山陜會館門前曬書的故事
【注】耿如杞明代官員,字楚材。少時,天資聰穎,博覽群書。明萬歷年進士,授為戶部主事。思宗時,升任太仆寺卿、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
東昌府的山陜會館門前,是京杭運河有名的水陸碼頭。
相傳,明朝萬歷年間,春闈開考,各方舉子向京城云集。這天,驟雨突降,百舸千帆為避雨泊于碼頭,其中一只花篷客船,高高的桅桿頂端飄揚著彩旗,上有“精讀天下書”五個繡金大字,船頭上整齊地排著一摞線裝書卷。
霎時間雨過天晴。從艙底走出一年少男子,此人儀表不凡,神氣十足。他見書被淋濕,吆三喝四命船工向岸上搬書晾曬。無數(shù)舉子紛紛瞪大了眼睛,有的仰望:“精讀天下書”的大旗,有的爭看擺在會館門前晾曬的那一大片書籍,想從中獵取知識,有的交頭接耳贊嘆不已。
這時,東昌府的文人舉子,也趕來準(zhǔn)備乘船北上。來到碼頭一看,呦嗬!天下竟有這樣狂妄之人!又見那么多書卷擺放地上,不必細(xì)問,書主名曰曬書,實為賽書。真乃欺我東昌無人!一怒之下,決議要與狂生比個高低。
眾文士細(xì)看書堆,不由倒吸一口涼氣,許多書卷未曾讀過,頓覺心怯腿軟。書主斜視眾人,冷冷一笑:“哼哼,我乃江南才子,到此千里,遇舉子數(shù)百,無不望旗興嘆,觀書退卻。區(qū)區(qū)東昌,量也無飽學(xué)高士”。說罷,趾高氣揚,漫步于東昌文士之間。眾文士面面相覷,怒不可遏。那江南才子正欲揮手裝船起錨,忽有一人抓住他的胳膊。他扭頭看去,見是一個衣衫不整,頭大身長,一只眼睛,年紀(jì)不過十七、八歲的少年男子。未等開口,那少年拱手說道:“仁兄,恕我冒昧,敢問你是赴京應(yīng)試?如若不嫌,小弟愿與同行”。那江南才子哈哈大笑,欲揚手而去又怕那人纏住不放,便說:“獨目盲盲豈為群英之首?”少年忍怒說道:“群星朗朗,不沾一月之光。”那江南才子停住腳步,心中暗想,此人不凡,莫要小看。隨道:“小弟說話不要耳邊生火?!鄙倌昃o接一句:“你老兄也不要口下吞天”。那江南才子瞪目結(jié)舌,無言答對。
原來這位少年男子,是東昌府有名的寒士,姓耿名如杞。家貧好讀,博覽群書且聰敏強記,人稱“耿書簍子”。別看這位長相不怎么樣的耿如杞,一肚子的經(jīng)文,既有唇槍舌劍的口才,又有爭勝好強的性格,對這江南舉子的狂妄哪能置若罔聞。
江南才子被挫,引起一片哄笑之聲,他慌作一團,忿忿不平,正要發(fā)作,卻不知耿如杞哪里去了,只見人群向書堆旁的空場涌去。江南才子撥開人叢一看,??!那耿如杞竟然敞胸露腹仰在地上。他急忙上前斥道:“你這人躺在我曬書之地,裝何瘋癲?”耿書簍子知是那江南狂子,閉目應(yīng)道:“我在曬書!”才子道:“這里所曬書卷全是我的,你哪兒有書可曬?”耿書簍子拍著自己的胸腹說道:“這兒,五臟六腑全是書卷”。才子怒道:“看你賴皮之極,腹中能有幾何!”耿如杞反唇相譏:“小范老子胸有數(shù)萬甲兵,耿某腹中之書何止萬卷!”江南才子哪能忍下人等譏刺,忿然說道:“我倒要看看你胸中書卷?!闭f著從書堆撿出一卷,“且請背來!”耿書簍子忽地站起:“你要比試高低?”“對,是個輸贏!”……
看熱鬧的人聞聲湊近,越聚越多,有的吶喊助威,有的激將雙方,于是二人擊掌說定:江南才子輸了,落旗罷試;耿書簍輸了,頭頂香盆送江南才子進京。“好??!好??!”眾人齊聲呼叫。稍靜之后,背書比賽。
第一輪江南才子作考。只見他不慌不忙,瞥一眼《大學(xué)》、《中庸》,冷不丁抽一部《周易》,來了個劈章摘句:“請背‘六五’女辭?!惫t子好似早有所備,張口即誦。背畢,才子雖不點頭,心中卻暗暗一震。接道:“請解乎”。耿書簍子立即搖頭晃腦解曰:“君子由其誠,輝光以照,非無悔,亦合正道而喜?!苯喜抛又缓命c頭稱是。該耿書簍子考了。他也來了個“‘鵬子涉子南冥也’何出?”對手應(yīng)聲答曰:“《莊子》篇,逍遙游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九萬里”。不但答上句出何書又接了幾句,示了一下威……,耿書簍子點了點頭。心說,行,這老兄還有兩下子。
這二位少年才子,四眉緊皺,絞盡腦汁,真乃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這個或整篇或斷句,那個專揀那生僻處,猛擊突襲。可對方卻張口即來,對答入流。這個之乎者也,那位唉吁焉哉。那眾多看客時而贊嘆叫絕,時而蹙眉擔(dān)心,不知不覺已過午時。
又該耿書簍子作考了。他雙眉一揚,指一本“冷落”在書堆旁的《萬年歷》,道:“這歷書怕是仁兄熟讀的,請一背。”那江南才子一愣,原來這《皇歷》人所共知,是專供推算歷法的。你就是長了八個腦袋也難背記。可這《皇歷》終屬“書卷”之列,況且又在所曬之?dāng)?shù),叫他背來也無可挑剔。看眾興起,一陣喧鬧,那東昌文士更是個個喜形于色,以為江南狂子獻丑無疑了。誰料片刻之后,江南才子竟然應(yīng)道:“背背何難,但有一件,我背之后請君復(fù)背!”話中飽含不屑。耿書簍子也硬著頭皮應(yīng)道:“奉陪!”那江南才子就放聲背誦,雖時有停頓,但朗朗之聲卻如雨打芭蕉,滾珠過盤。背畢,略顯疲憊之感,瞇起雙眼等待對方復(fù)背。那耿書簍子頓時臉泛紅潮,色現(xiàn)不寧。東昌府眾文士呆若木雞。忽而耿書簍子微露笑容打躬道:“仁兄實乃才子,佩服,佩服!只是耿某若再從頭背起,步人后塵,貽笑大方,我愿把這《皇歷》倒背!”說畢,背誦之聲如仙人吐珠。
那呆若木雞的眾文士眼也轉(zhuǎn)了,舌也活了。再看江南才子,臉色發(fā)白,唇齒打顫,原來剛才自己所背已是軟弓硬拉,有幾處是含混而過。見這耿書簍子卻能倒背如流,心中嘆道:“此區(qū)區(qū)小府即能敗己,況天下乎?此乃輕狂當(dāng)極,天眼不容……。” 曬(賽)場上忽起一陣哄笑,那耿書簍子被這一助,更是背得起勁。不料突然被一聲“仁兄且住”打斷,抬眼看時,只見那江南才子雙手抱奉過頂?shù)溃骸八⌒〉苤?,愿拜下風(fēng)!”說畢轉(zhuǎn)身上船,好一副頹喪氣色。
“曬(賽)書結(jié)束了”??幢娰澆唤^口,東昌眾文士無不雀躍相慶??晒t子卻面現(xiàn)愧色,連連嘆道:“我實不如那江南才子!”你道他贏了人家為何又這般嗟嘆!原來,在賽書中他早已覺出對手不凡,這背《皇歷》乃是孤注一擲,別說倒背,正背他也背不下來。只是巧借人家背了一遍,才以他驚人的頭腦強記了后半部門。今番雖贏而實覺羞愧。耿書簍子看那遠(yuǎn)去的篷船,久久不去,一番對人敬佩對己懺悔和感慨之情。使他絕了應(yīng)試之念,歸家發(fā)憤再讀。
后來他們二人同舟進京,同科登第,官壘高職,十分相敬。
鳳凰城的傳說
據(jù)說過去聊城一帶,原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梧桐林。在林中有一棵像碾盤粗的桐樹,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樹上住著一對鳳凰,統(tǒng)率著這林中百鳥,生活得十分歡快??捎幸荒旰鋈话l(fā)了大水,東海的一條黑龍,乘著洶涌的波濤,來到了此地。它見此處樹木成林,百鳥爭鳴,就想將此地霸為己有,可鳳凰不肯,雙方就爭斗起來。公鳳凰與黑龍斗了一天一夜,因敵不過黑龍,被活活累死了。母鳳凰由于腹中有蛋,怕絕了后代,將無法為丈夫報仇,便暫時離開了這里,鳥王一走,百鳥俱散,桐樹被水泡爛,從此這兒就成了一片汪洋,人們就起名叫它東州湖。黑龍也就在此地安了家。
有一年,管轄東州湖的地方官,到這里巡視時,看到這里湖水透明,景色迷人,是塊好地方,便打算在這大湖中建造了一座湖城。主意已定,便給皇帝奏了一本,皇帝閱準(zhǔn)后,拔來了建城費用,這位官員就到處尋找能工巧匠,準(zhǔn)備動工,可工匠們一聽說要在湖中建城,都感工程艱難,均搖頭推辭,這下可使地方官作了大難。
這天夜里,地方官剛要睡,忽然夢見一只鳳凰,從天空飛來。它停在半空,對地方官說道:“你要想建城,不就會有倆人來幫助你,一人叫王東,一人叫王昌,你要囑咐四門衙役,千萬不要錯過了他們?!闭f完,展翅飛去。這地方官醒來,知道是仙鳥托夢,于是便吩咐四門守衛(wèi)衙役,注意查問叫王東和王昌的人,凡有叫此名者,就以高師相請。
那鳳凰為何托夢地方官,建城要有二王相幫呢?說起來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上面說過,母鳳凰離開后,本想自己生兒育女,將來好報仇。可沒想公鳳凰死后,由于母鳳凰過于哀傷,雖按時生了倆蛋,都未孵育出來。母鳳凰沒了法兒,便借了一位畫工之手,變化了己身。這時,東州湖邊,有一位叫王成的單身農(nóng)民。他在集上見一張鳳凰畫得甚好,便將其買回家中。沒想到,這畫貼到墻上,白天是只鳳凰,晚上卻變成了一位美麗的姑娘,走了下來。開始她幫助王成燒水做飯,后來時間長了,就和王成結(jié)成了夫妻。自名為鳳姑,不到三年便生了二子。一等兄弟長大成人,鳳姑向他們敘說了黑龍霸占東州湖的細(xì)節(jié)。為使他們有朝一日為東州湖百姓除惡建功,便帶他們遠(yuǎn)離家門,去拜仙學(xué)藝去了,因為其父姓王,所以哥哥起名叫王東,弟弟起名叫王昌。鳳姑聽說要在東州湖修建城池,感到報仇的時機來了,于是便決定向讓二子幫助修好城池,爾后再待機向黑龍報仇。
這日王東、王昌遵照母親囑咐,主動來找官府。在城門口一通姓名,守城衙役一聽來了王東、王昌,似見了貴人,連忙帶去見了地方官。地方官更是熱情相迎。酒宴之后,地方官問二王兄弟,要建此城,需先籌何種工料?王東道:“深水之中建城,基礎(chǔ)為重,形體為首,我弟善其圖形,精其木工,可先備大船十艘,樁工五百人,聽其分派;我專其壘砌,可招石工千人,聽我指派?!钡胤焦僖宦牐麄冎灰そ?,卻不講工料,于是問道:“那建城工料需要多少?”王東道:“欲打好基礎(chǔ),需樁木五千,方石十萬塊。”地方官一聽,為難地說:“哎呀,如此多的樁石,本官可一時難以籌辦!”王東道:“樁石不必你們籌辦,到時自有船只送來,你們只盡快把工匠招齊,也就行了?!钡胤焦僖宦?,甚是高興。于是忙分派衙役,往四鄉(xiāng)征招去了。不幾日工匠招齊,就只等動工了。這天,大家正不知樁石從何處運來,只見湖面的遠(yuǎn)方忽然來了百條大船。船上不見船工,卻都撐著鳳頭大帆,乘風(fēng)破浪,向料場開來。人們向上空一看,原來有一只鳳凰在給船隊領(lǐng)航。船靠料場,工匠們連忙搬卸。一看樁木,不但粗細(xì)一樣,且數(shù)目正好。那石塊也不僅方方正正,正好十萬,且每塊中間,都按樁木粗細(xì)開有圓孔,大家知道,這是鳳仙相助。都欲叩頭相拜時,只見那空中鳳凰,鳴叫了三聲,便展翅又引船隊飛走了。
工料已齊,王昌便帶領(lǐng)船只和樁木向湖中出發(fā)了。他按照事先畫好的圖形,定了點,先讓樁工一條條打下了樁木,這邊,王東指揮著石工,把石料按樁串鋪。就這樣,兄弟二人指揮工匠,一連干了九九八十一天,一座方方正正,四面全為扭頭門的湖城基礎(chǔ),就全部建成了。王東對地方官說:“基礎(chǔ)已就,壘磚起墻甚易,我們學(xué)藝甚忙,只好先告辭了。以后如需相助之事,定會再來?!钡胤焦偻炝舨蛔。?jǐn)以厚禮相贈,兄弟二人均分文不取,便匆匆離去。
這地方官又招來工匠,燒磚備灰,照二王兄弟壘好的基礎(chǔ),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壘砌,一座雄偉壯觀的湖城,終于建成了。人們?yōu)榱思o(jì)念鳳凰在建城中運料的功績,便將該城起名為鳳凰城。鳳凰城建成后,由于此地水產(chǎn)豐富,商賈云集,便很快昌盛繁榮起來??烧l知,在建城期間,這湖中黑龍恰巧去東海探親去了。等他回來一看,這湖中竟出現(xiàn)了一座雄偉的城府,心中十分惱怒,便立即興風(fēng)作浪,要把這新城摧毀。一時間,天空中風(fēng)雨交加,電閃雷鳴,湖面上狂濤四起,水漲數(shù)尺,使新城搖搖晃晃,眼看就要傾倒。城中百姓,不知得罪了哪家天神,便紛紛在城頭上焚香叩頭,祈求寬恕。可是這不但不靈,反而風(fēng)浪更兇。正在這時,王東、王昌兄弟卻應(yīng)時趕來。他們對百姓說:“這是湖中的黑龍在作怪,只有將它趕走,才能保住城府?!闭f完,倆人縱身一躍,全跳入水中,一起與黑龍搏斗起來。只見黑龍躍出水面,張牙舞爪欲抓二王兄弟。二王兄弟一人抱住龍頭,一人抓住龍尾,揮起拳頭,就是一陣好打。黑龍哪肯示弱,它猛一搖頭擺尾,將二王兄弟摔出好遠(yuǎn)。二王兄弟趁黑龍向他們撲來,一挺身子,又雙雙跨上龍背,黑龍抓咬不著,便在水中翻滾起來。他們就這樣拼斗了一個時辰,眼看二王兄弟又要被摔下,天空忽然飛來一只鳳凰,它高聲鳴叫了三聲,只見它從身上叼下兩只長長的羽毛,喊了一聲“孩兒接劍”,羽毛頓時變成了兩把利劍,向二王兄弟落去。二王兄弟將劍接住,一個砍向龍頭,一個砍向龍尾,湖水頓時變成鮮紅的血濤。黑龍受傷不敢戀戰(zhàn),身子一沉,尾巴一擺,鉆進水底扒出一條水道,逃往東海去了。
黑龍雖然負(fù)傷逃走了,可被它扒出的一條水道,卻冒出滾滾激流,使水面眼看升高了許多。鳳凰見此,在空中喊道:“孩兒,此水通海,難以阻擋,為了拯救鳳凰城的百姓,你們只有獻身了!”二王兄弟聽此,先后鉆入水下,用身子堵在了水道口上。
水不再冒了,風(fēng)雨雷電也停息了,鳳凰城又恢復(fù)了平靜。天空的鳳凰見全城的百姓又向它頂禮拜謝,又放聲鳴叫三聲,不知是對百姓的回謝,還是對二王兄弟的哀悼,便展翅飛走了。
后來,人們?yōu)榱烁兄x二王兄弟獻身救眾人的高尚品德,便取二人名字的兩字,將鳳凰城改為東昌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