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黃瓜疫病是什么
2023-08-20
更新時間:2023-08-21 00:05:48作者:未知
荸薺生長期較長,一般為210-240天。3月中旬至4月下旬可育苗,1月至7月底可播種。7月播種,12月中下旬收獲,產(chǎn)量較高。8月份種植,生育期縮短,產(chǎn)量顯著下降。
一般來說,宜早栽,使植株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分蘗、分株。秋季過后,荸薺將結(jié)出荸薺,荸薺將通過球莖繁殖。一般來說,荸薺都會在當年12月挖出來儲藏,等待來年春天育苗移栽。也可田間越冬,次年3月直接飼養(yǎng)。種子發(fā)芽率低,不需要繁殖。在長江流域,4月初可以育苗。由于當時外界溫度較低,應(yīng)在室內(nèi)或塑料薄膜拱門內(nèi)進行。選擇球莖較大、頂芽和側(cè)芽完整、無傷腐病的種子薺菜,并結(jié)合該品種的特點進行催芽試驗。催芽時,將種子薺菜芽向上放在稻草上,堆放3-4層,在上面鋪一層薄薄的稻草,每天澆水濕潤。當溫度高于12℃, 7-10天開始發(fā)芽。當芽長到3-4厘米,幼根開始生長時,就可以種植了。
一般按15x30cm的間距在現(xiàn)場布置。種植40d后,當單株分蘗數(shù)增加,根系發(fā)達,有1~2個分株時,可進行育苗和田間種植。栽植時,應(yīng)切掉嫩枝,留葉莖30-40cm高。種植距離取決于種植期和土壤肥力。7月中旬,株距30-40cm,行距90-100cm,每穴5-8株,每畝2500-3000穴。
在生長初期,如果施用過多的化肥,莖葉會生長過快,導(dǎo)致倒伏和病害。一般可配合除草追施2~3次,每畝20~30kg,前2次配尿素,后2次配復(fù)混肥。磷肥可用作基肥,每畝40-50公斤。鉀肥能促進荸薺的膨大,綠紫色土氮磷鉀肥的合理施用比例為13.3-16:1:3,綠淤泥土為13.3:2:3。氮肥施用量不宜過多,否則會降低荸薺的糖分和淀粉含量。
后期荸薺生長期短,要加快植株生長,田間不能堵水,否則會影響荸薺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在富水種植荸薺時,前期灌水深度宜為3~5cm,有利于土壤溫度的提高。荸薺有更多的分株和多葉莖。后期,逐步加深水位至5~20cm,控制分蘗,促進荸薺的膨大。
枯病是菱角的主要病害。8月下旬可以在田間看到這種病。十月的頭十天,它開始流行起來。防治方法:病田宜實行3年以上輪作,也可實行水旱輪作;選擇無病球。播種前用25%多菌靈250次或70%妥布霉素1000次浸泡24小時;改進排灌方式,避免交叉灌溉、漫灌和病田灌入非病田;為減少來年病原菌的初始侵染源,清除田間病殘物,銷毀秸稈;田內(nèi)可噴多妙靈和托布津,每7天噴1次。
主要害蟲是白莖螟,它用幼蟲為害菱角的莖,穿透管內(nèi)隔膜,使管壁褐化、腐爛,甚至死亡。防治方法:采后破壞荸薺莖,鏟除雜草,減少越冬幼蟲。化學(xué)防治應(yīng)堅持對第2、3代幼蟲嚴重處理,對第4代幼蟲早期處理的原則。以40%稻蟲凈和80%敵敵畏為對照。在生長后期,當荸薺地上部分枯萎時,說明球莖變熱,可以收獲。也可以在田間保存到來年春天,隨時收割。菱角收獲早,肉質(zhì)細嫩,味道不甜,皮尚未變紅,皮薄,不耐貯藏。12月下旬后,球莖變?yōu)椴屎绾稚?,含糖量高,味甜多汁。此時,水果收獲最為適宜。它可以在收獲前一天排水,以保持土壤柔軟和腐爛。一般畝產(chǎn)1500公斤左右,高產(chǎn)田產(chǎn)量可達3000公斤。把荸薺挖出來,洗凈泥土,剝?nèi)ロ斞?,分級上市。未上市的楚法,可以通過囤積、堆放的方式保存下來。
荸薺含有磷,這是根莖類蔬菜中最高的。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維持生理功能。它有利于牙齒和骨骼的發(fā)育。同時能促進糖、脂肪、蛋白質(zhì)的代謝,調(diào)節(jié)酸堿平衡。因此,荸薺適合兒童食用。在英國對荸薺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不耐煩的抗菌成分——荸薺。該物質(zh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蘇云金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降血壓也有一定作用。這種物質(zhì)對肺癌、食管癌和乳腺癌也有防治作用。荸薺還有預(yù)防急性傳染病的作用。在春季容易發(fā)生麻疹和流行性腦膜炎的時候,荸薺是一種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薺是一種清熱瀉火的涼食。既能清熱生津,又能補充營養(yǎng)。最適合發(fā)燒的病人。具有涼血解毒、利尿排便、祛濕化痰、消食消腫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