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條裙子主要內(nèi)容 一百條裙子主要內(nèi)容10字左右
2024-08-23
更新時間:2024-08-23 09:58:54作者:未知
翻譯
你棲息在高處,本來就難得溫飽,聲聲苦訴不平,豈不是一場徒勞。
五更時疏疏落落,好像要停止鳴叫,那大樹依然蒼潤,不理你的煩惱。
我已是官職卑微,還要在四方萍飄,故鄉(xiāng)的家園早已長滿了荒草。
難為你不時提醒,如同為我警告,我全家也已經(jīng)和你一樣,清貧而清高。
蟬
唐·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1、以:由于。高難飽:古人認(rèn)為蟬居高樹,吮吸清露為生,高處露水少,所以難以飽腹。
2、徒勞:白白費力,白費勁。
3、五更(gēng):指天快亮?xí)r。中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疏欲斷:指蟬聲稀疏,接近斷絕。疏:稀少。
4、碧:綠。
5、薄宦:官職卑微。梗:樹枝。泛:漂浮。
6、故園:對往日家園的稱呼,故鄉(xiāng)。蕪已平:雜草叢生,長得一片平齊,形容荒蕪景象。蕪:指雜草。
7、煩君:勞你。君,此處指蟬。相警:警我,向我警誡。相:指代副詞,偏指一方,此指代第一人稱“我”。警:警醒,提醒。
8、亦:也。舉家清:全家清貧,一貧如洗。舉:全。清:清貧,清高。
前四句抓住蟬鳴的特點來寫,突出其“高難飽”“恨費聲”的遭遇和處境,同時以蟬的徹夜悲鳴反襯樹的碧綠無情。后四句由蟬及己,想到自己官職低微,漂泊不定,田園荒蕪,舉家清貧,真是感慨良多。
此詩借詠蟬托物言志,寄托身世之慨,既寫懷才不遇、窮困潦倒的境況,也寄托自己高潔的品格。全詩采用人、蟬對照的寫法,著筆于兩者的相同點,一改秋蟬在詩歌中只寄寓凄涼而缺乏內(nèi)涵的意象特征,賦予秋蟬全新的形象,是詠懷詩中的經(jīng)典之作。
李商隱生當(dāng)晚唐時期,一生經(jīng)歷由唐憲宗至唐宣宗六朝,正值牛李黨爭相當(dāng)激化之時。李商隱初依牛黨,后改投李黨,一直在兩黨爭斗的夾縫中掙扎,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此詩大約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秋,當(dāng)時詩人仕途不順,希望得到令狐绹的幫助提攜,但遭到拒絕。詩人從桂管觀察使鄭亞幕府歸來,行至夔峽,有感于自己如“梗泛”的漂泊生活,寫下這首詩。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開成二年(837)進(jìn)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
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無題”詩也有所寄寓,至其實際含義,諸家所釋不一。擅長律、絕,富于文采,具有獨特風(fēng)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