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無名的寶藏任務賣給誰(原神 無名的寶藏賣給誰)
2023-11-02
更新時間:2023-11-02 01:59:15作者:未知
(原標題:王毅訪美為什么提淡然處之)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結束赴美訪問。此次訪問,中方與美國總統(tǒng)拜登、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均進行了交流。中方還同美國戰(zhàn)略界人士和工商界等代表座談。
好幾場交流,譚主都發(fā)布了交流內容和現場畫面。在這其中,有幾個細節(jié)值得分享。
王毅和布林肯會談
細節(jié)一
本次出訪,在首日會見前,中美雙方先共同會見了在場的記者。
這場會見,有一個細節(jié)值得注意:
布林肯先向媒體簡短介紹了基本情況,但只有短短十幾秒。布林肯說,歡迎王外長到訪,非常期待接下來舉行建設性對話。
說完,就將大部分時間留給了中方。發(fā)言過程中,布林肯幾乎全程看著中方代表。
中方結束發(fā)言后,布林肯表示對中方所說表示同意,并沒再大抒美方的看法。
理解這種變化,中方提到了一個詞,“淡然處之”。
原話是這么說的:中美關系中總會出現一些雜音,中方對此淡然處之。中方的這句開場白,點出了中方對待中美關系的一貫姿態(tài)——相互尊重。
CNN在翻譯“淡然處之”這個表述時,對應使用的詞匯是calmly。劍橋詞典對calmly的釋義是:in a peaceful, quiet way and without worry or extreme emotion(一種平和、冷靜,不帶有擔憂或極端情緒的方式)。
中方沒有直接選擇用“平和”“冷靜”這兩個詞,而是使用了“淡然”,顯然考慮到了這個詞在中文語境下,更富深意的內涵。
如果我們評價一個人能“淡然處之”,評價的往往是這個人的心境、修養(yǎng)和格局,包含的是中國人的為人處世之道。
以這樣一個詞作為開場白,中方想要給美方傳遞的,既是中國拿捏對美相處之道的火候,也是對美方的建議和提醒。
對美方的提醒,在交流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首場交流,中方提到:
判斷是非的標準不是看誰胳膊粗、誰嗓門大,而是要看是否遵循了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的規(guī)定,是否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是否順應了時代發(fā)展進步的潮流。
第二天與拜登的交流,中方提到:
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是兩國關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礎,必須排除干擾,切實維護。
后一場與美方的交流,中方再次提到:
臺海和平穩(wěn)定面臨的最大威脅是“臺獨”,中美關系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也是“臺獨”,必須堅決加以反對,并體現在具體政策和行動上。
中美關系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什么,中方說得清清楚楚。
最近幾天,美國還有個別反華議員又提出所謂的加強“美臺關系”的法案,對于這樣的“雜音”,美國一些人也在思忖。
“美國在臺協(xié)會”(AIT)主席羅森伯格,最近談及兩岸關系時,就稱不支持“臺獨”,臺媒對此評論道,這一表態(tài)實際上是在“奉勸”民進黨內候選人,不要“借殼上市”。羅森伯格對于“拱火”的下場,其實也深有忌憚。
在這樣的基礎上,要看到中方能夠“淡然處之”,一方面是中國正道直行,有行動的底氣,有管控分歧矛盾摩擦的實力,另一方面,更在于看待中美關系的長遠和全局的視野。
對于“淡然處之”,不久前去美國交流過的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賈慶國是這樣解讀的,美國政府內外,一直有一些人在對華關系上發(fā)表“極端”言論,不斷要求“脫鉤、制裁、遏制”中國,“淡然處之”意味著中方對美方態(tài)度,以國家根本利益為重,在抵制和反對美國這些極端聲音影響的同時,堅持推動中美關系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這也對應著,中方在總結今年中美關系曲折歷程的經驗和教訓后,對美方具體提出的“五個必須”:
必須遵守兩國元首共識;必須穩(wěn)定中美雙邊關系;必須保持溝通渠道暢通;必須管控分歧矛盾摩擦;必須推進互利合作。
王毅和沙利文會談
細節(jié)二
就在中方訪美期間,譚主注意到這樣一條消息:
2023/2024冬春航季,中美直飛定期客運航班有望從目前的每周48班增至70班,這將為兩國人員和經貿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進一步增加客運直航航班,這正是中美在27日的會談中,剛剛明確提及的合作領域。
這樣的效率,很能說明中美之間不僅有著共同利益,而且雙方利益交融十分緊密。
正是看到這一點,這次赴美訪問,短短三天時間里,中方還專門安排了重要的行程,就是分別同美方戰(zhàn)略界人士和工商界代表座談,也是為了再次當面向美方各界清晰傳遞這層意思。
中方始終認為,中美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矛盾。
對于這一點,美國認識得已經越來越清楚。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告訴譚主,拜登政府經過這兩三年的實踐已經逐漸認識到,美國無法跟中國全面“脫鉤”,認識到美國離不開中國。這一點今年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講話里說得很清楚,包括:美國無意與中國“脫鉤”;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或限制有一個嚴格的國家安全的定義;中美合作符合雙方利益,也符合世界經濟的利益等等。
對于這次講話,吳心伯還分享了一個細節(jié):
耶倫的講話表面上是財政部長的一個講話,但實際上經過了大量的內部協(xié)調。據美方人士介紹,她最終的講話稿是第68稿,也就是說,之前修改了67稿。
拜登在白宮會見王毅
這樣的認識,也反映在行動上。
就在這個月,包括庫克在內的美企高管仍在積極訪問中國。譚主對今年美企高管訪華的中文公開報道進行不完全的統(tǒng)計梳理,發(fā)現:
這些來華美企所在的行業(yè),也跟中國所鼓勵發(fā)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新能源這三大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領域有著高度的重合。
這正是共同利益的現實體現。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美關系能重回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軌道,不僅造福兩國,更是惠及世界。
在美國各界同樣也有很多人,對此有著共識。
10月24日,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在紐約舉行2023年度頒獎晚宴。中美兩國元首同向晚宴致賀信。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委員會曾歷史性地促成1972年中美“乒乓外交”,為中美關系作出過重大貢獻。委員會的會長歐倫斯也曾在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辦公室工作,推動了中美正式建交。
現在,美中全國關系委員會成員一共有七百五十多名,來自全美各地及近百家企業(yè)。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健康而富有成效的中美關系符合中國、美國及世界的根本利益。
這樣的聲音,應當凝聚成讓改變發(fā)生的力量。